税收增长并不意味着税负增加

今年以来,我国税收收入总体实现较快增长,有人对减税政策的有效性产生质疑。有人指出,尽管大规模减税,税收收入仍保持快速增长。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矛盾。事实上,当前税收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经济增长和税基扩大。

今年以来,我国税收收入总体实现较快增长,有人对减税政策的有效性产生质疑。有人指出,尽管大规模减税,税收收入仍保持快速增长。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矛盾。事实上,当前税收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经济增长和税基扩大。从统计数据到企业的直接体验,各项减税政策的减负效果是客观真实的。税收增长并不意味着税收负担的​​增加。


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推进减税降费。今年以来,减税降费力度空前。除了年初确定的1.1万亿元政策措施外,一系列新措施相继出台塞。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规模将超过1.3万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数据显示,各项减税措施已产生积极效果。例如,降低增值税税率的政策效应在6月申报期内开始显现,6-8月累计减税959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方面,7月至8月共办理退税786亿元。元。


需要指出的是,减税的效果不仅体现在统计数字上,更体现在企业的实际感受上。采访中记者发现,国家一系列减税政策降低了企业成本,进一步激发了经济活力。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国家税收收入受GDP、物价等多重因素影响,用税收增长来判断是否减少。税收是不合逻辑的。今年以来,税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持续稳定好转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较快上涨。如果不积极减税,增税幅度可能会高于目前基于给定税基的水平。一些企业并没有感觉自己的税负明显减轻。这可能是因为该公司过去的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之间存在差距。


事实上,企业税负是否过重、减税政策是否有效,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从国际比较来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15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9%,世界平均水平为36.8%;我的2016年国家宏观税负为28.2%,2017年为27.2%,连续两年为27.2%。衰退。


从时间上看,今年前几个月税收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但近几个月增速明显放缓。这是因为很多减税措施直到5月份才出台或实施,政策效果也是在5月份之后才得以释放。例如,1-5月国内增值税平均增速为19.5%,6月份以来逐渐回落,8月份降至2.1%。


此外,还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财政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GDP增长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而财政收入增长是按现价计算的,不能直接比较。例如,2018年上半年GDP增​​速为6.8%,按现价计算为10%,财政收入增长10.6%。 7、8月财政收入增速回落至6.1%和4%,全年财政收入预计10.6%。按当前价格计算,收入增长将低于GDP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减税政策成效明显,并不意味着减税可以“停”。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认为,在经济放缓时期,由于市场压力较大,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都面临挑战。此时,企业面临着税负的挑战。感觉特别明显。减税政策的实施是逆周期应对措施,对于解决企业困难、激发市场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一方面要切实落实已经出台的减税政策,不断改善纳税服务;要继续深化简政放权。并实施减税措施。政策并没有松懈。


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新的减税空间。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进一步激发我国市场活力,关键举措是加大简政减税降费力度,研究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且削减幅度更为明显。收费措施。

税收增长并不意味着税负增加


对于下一步减税措施,多位专家学者建议,推动增值税改革和立法,继续降低增值税税率,进一步降低增值税税率。企业的负担。李旭红认为,增值税是重点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税收。只要有商品、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的流通交易就需要支付。因此,如果降低增值税税率,减税效果立竿见影。在减税措施中,降低增值税税率是首选的政策路径。


刘尚希表示,我国未来减税仍有空间,但一定要找准政策着力点,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发展经济,加大减税力度。其作用是稳定企业预期。同时,要加强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大力压缩低效无效支出。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