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香港青年陈升北上深圳创业互联网; 6年前,在香港和美国完成博士后研究的黄元浩回到深圳,创立了奥比中光; 7年前,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回国创业的黄元浩刘子宏直接选择在深圳、香港和硅谷同时创办柔宇科技……
近年来,香港的科研实力和深圳的产业化市场催生了一批明星科技创新企业。
不久前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第四章指出,建设国际科学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合作澳门将开展创新合作,打造开放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优化创新体系和政策环境,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全球科技强国。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机遇,深圳创新正在释放哪些新趋势?我们要如何发挥我们的力量呢?
深圳企业加速广深港澳联动创新走廊
积极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用好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深圳元素尤为抢眼,涉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推进“一核、一带一路”发展格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报告在部署总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关工作时频频提及深圳。报告提出,2019年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共同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规划纲要》指出,粤港澳要充分发挥科技和产业优势,积极吸引互联互通全球创新资源,构建开放、联动、有序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合的政策措施,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工创新平台。
在此背景下,记者发现,诞生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圈”的深圳科技企业不断涌现,也正在加速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互动。整个创新走廊。
2013年,在香港和美国完成博士后研究的黄元浩从美国回到深圳,创立了Obi Z宏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比中光”)。 2015年,欧比中光自主研发的3D传感摄像头正式投入量产,成为亚洲唯一量产消费级3D传感器的公司,也是继苹果、微软、英特尔之后的全球第四家。
拥有众多深圳科技明星企业的香港科学园,近年来也不断加强与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互动。 “这里聚集了700多家科技公司和香港一半以上的科研人员。”香港科技园公司董事查一超说。早在2015年,公司就与深圳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签署合作协议。
“去年公司刚在这里设立办事处时,我往返于东莞和深圳之间。现在我大部分时间都在东格度过阿安。”春节过后,云天励飞东莞办事处负责人李伟就差不多定居在东莞工作了。在当地,公司现有团队不仅包括销售,还包括解决方案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等。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今年2月,云天励飞决定进一步扩大在东莞的员工基础。
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深圳企业频繁联动的背后,离不开政府的前瞻性部署。 2018年发布的《深圳市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实施方案(2018-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到,在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四大区域具有良好创新基础被选为核心T战略平台带动周边20个具有创新潜力的节点,形成功能引领的创新区块,构建“4核20节点”的空间格局。规划明确,到2035年,深圳将建成“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先导区、国际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孕育地和集聚地面向国际创客,创新生态系统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如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范围已延伸至香港、澳门,前景更加令人期待。
前海启动离岸创新创业中心建设
<为加强科技创新合作,《规划纲要》还提出支持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建设,支持与港澳建立创新创业交流机制,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共同提高创新能力创业生态系统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好条件。在前海,前海穗宝科技公司创始人、入驻前海青年梦工场的香港青年郭伟强称上述说法“鼓舞人心”。作为香港的年轻创客,他希望利用大湾区作为创业的重要创新平台。 “前海是深港合作区,在贸易便利化、税收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空间。希望前海深港合作区能够继续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创业空间。”可以利用前海平台完成项目。”
《规划纲要》中提到“鼓励三地高校探索特定课程学分互认,实施更灵活的交换生” “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也让郭伟强兴奋:“这将更快地促进香港一些大学的科研成果产业化。”
事实上,自去年底前海启动离岸创新创业中心建设后,前海将持续打造产业空间运营平台。前海科创创投董事长倪勇透露,前海将继续打造产业空间运营平台。还在区核心区桂湾区中心区建设“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试验区”。教学面积约12万平方米,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创业加速器。
落马洲河套地区已开工
如果说前海已进入稳步发展期,那么作为继前海之后的深港合作第二个重要平台,落马洲河套地区会不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了。
从深圳福田口岸隔江望去,放眼望去,是一片广阔的绿色田野,与深圳的高楼大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深圳。该区域就是落马洲河套地区。
2017年初,香港与深圳政府正式签署《香港与深圳推动共同开发落马洲河套地区合作备忘录》,会议称拟将河套区发展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鹿套区面积约87公顷,是香港科学园现时面积的四倍。建成后,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将成为香港最大的科技创新园。
为打造高科技园区作为横向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 《规划纲要》明确支持建设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等重大创新载体。
在此背景下,这片被寄予厚望的土地近日迎来突破——施工已经开始。记者走访现场发现,河套地区部分地块已在进行填土工作。
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一共出现了7次,凸显了其重要性。其中,有这样一个状态河套区建设:河套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着力实现“人员物资流动、专业资质准入、标准规则创新、新药新设备监管”、值得一提的是,正如广东省委、省政府此前公布的,广深航线今年,深圳市政协委员建议深圳河东段沿海地区在科技创新走廊规划中,罗湖区和福田落马洲河套区应共同规划为“深深港创新经济带”。 ,并与前海蛇口自贸区对接组建中国(深圳)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建设“深深港创新经济区”,将逐步推动实现深圳自贸区建设。自贸区的战略构想。深圳市创新发展研究院学术交流部主任杨传银表示,河套地区是深港合作唯一的陆上相连区域。在河套地区发展过程中,更好的软硬件互联互通可以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提供良好的基础。区域发展提供了更多可复制的经验。
【湾区场景
深圳高等研究院:
用“城市一体化发展”为大湾区输送动力湾区
位于深圳南山,该市最具代表性的新型科研机构之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科研人员正在攻克关键问题。多元化的科学验证正在这里紧锣密鼓地推进,瞄准世界科研的巅峰。
在离实验室不远的办公室里,筹委会正在用指尖快速敲击键盘,全力为深港脑科学中心的成立做准备。
“深圳高等研究院始终紧扣创新发展脉搏,拥有全球高端人才和新颖的体制机制,科研实力雄厚;香港、澳门拥有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可靠的司法体系和密切的国际联系,是交流新思想、新技术最理想的环境。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各大高校在科研、教育、产业化等领域的合作,发挥粤港合作的桥头堡作用。打造粤港澳合作最佳枢纽平台。”深圳先进中心主任范建平研究所负责人告诉记者。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是粤港澳国家级科研机构之一,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市、香港中文大学共同组建。它诞生于深港合作的基因,利用深港合作。优势互补,聚集了一大批国际高端科技人才,为深圳乃至粤港澳科技创新发展、集聚国际高端科技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人才。
范建平向全所提出了2019年“同城融合发展”的关键词,他认为深圳高等研究院要与深圳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机会为深圳科技创新贡献力量。增长点。新时代,新使命。在范建平看来,深圳高等研究院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也是湾区创新发展的赶超源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