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专利权、版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越来越多,这方面的法律规定也在不断完善。
9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3 )”被释放。司法解释降低了侵犯商业秘密的定罪标准,扩大了定罪情节,包括侵犯商业秘密违法所得数额、权利人因侵犯商业秘密破产或者宣告破产的数额,并将定罪数额由“50万元以上”调整为“30万元以上”。
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存在诸多争议问题,尤其是侵犯商业秘密的案件,需要通过相关司法解释予以明确和规范。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是最具强制力和威慑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
据悉,上述解释将于2020年9月14日起施行,明确了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相关问题,降低了定罪标准,着力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定罪量刑体系。它还明确了法律的适用,统一了司法标准。
随着我国更加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优化转化环境;此外,行业法律法规、政策、监管体系和技术专业服务体系正在迅速完善,我国技术市场更加活跃。
从技术知识产权合同来看,2020年上半年,我国共签订涉及知识产权的技术合同56287件,占总数的41.3%技术合同数量;成交额3612亿元,占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6.9%。
其中,2020年上半年知识产权合同中,签订技术秘密合同28686份,实现成交额1686.0亿元,占知识产权技术合同总额的46.7%,位居第一;其次,签订专利技术合同8155件,实现成交额1054亿元,占比29.2%。签订计算机软件合同16836份,成交额623.3亿元,占比17.3%。
(文章来源:前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