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商登记制度的不断优化,公司注册时,填写经营范围不再像以前一样,明确的规定也不多。正因为如此,在注册公司时,很容易填写不规范、表述不清,最终导致注册申请失败。
因此,公司经营范围的填写应尽可能规范,以减少注册通过的障碍。为此,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企业的经营范围由公司章程规定,不得超越公司章程规定的经营范围申请登记。
2.企业的经营范围必须依法登记,也就是说企业的经营范围须经登记机关批准。企业应当在登记机关批准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
3。企业经营范围内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在登记前必须依法经批准,即许可经营项目。
4。许可经营项目分为前置审批和事后审批。前置审批是指预先核准的项目申请营业执照前需要经过审查和批准。也就是说,审核通过后才可以申请营业执照。
事后审批是指营业执照办理完毕后,再进行审批。未经批准,将被判定为“无照经营”,吊销营业执照。
5.一些特殊行业的经营范围对公司的注册资本有特殊要求。例如,注册劳务派遣公司,注册资本需要核定为200万才可以计入劳务派遣业务范围内的d。
6。外资公司注册时的经营范围,和国内注册公司的经营范围在某些行业或产品上会有所不同。
如果要携带开展某类经营活动,前提是其纳入经营范围。如果超出范围操作会面临各种不良后果。
比如曾经有这样一条新闻:一家火锅店很受欢迎对超出经营范围的行为,即销售其《食品经营许可证》中未包含的“从事凉菜加工、销售”备注项的,处1万元,没收违法所得处罚。
这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超范围经营并面临不良后果的案例。可见,在填写经营范围时,需要写下未来要开展的项目,避免未来超出范围。
但是如果在以后的运营中确实需要进行超出业务范围的活动,那该怎么办呢?你会做吗?方法其实很简单。这是为了更改范围并添加所需的项目。
企业经营范围变更完成后,即可开始新经营范围的业务。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件事需要关注——向市场公众宣布公司所做的改变。
《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企业经营范围中含有许可经营项目的,企业应当自取得批准文件、证书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审批机关应当载明批准文件名称、证书、批准机关、批准内容、有效期等事项通过地方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开。
除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外,还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网站、第三方媒体或网站进行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