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税负过重”毫无根据 企业应持续减负_税务动态_快乐投资

1. “死亡税率”的说法并不可靠。首先,这个概念根本不存在。没有实际依据和调查口径,更多的是一种情感表达;其次,我国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率并不属于世界最高之列;再次,保险费、土地成本、电价成本


1. “死亡税率”的说法并不可靠。首先,这个概念根本不存在。没有实际依据和调查口径,更多的是一种情感表达;其次,我国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率并不属于世界最高之列;再次,保险费、土地成本、电价成本,甚至“五险一金”等成本都被错误地纳入“核算”税负。

2.要减轻企业的“痛苦”,务实的策略是继续为企业降低成本。

3.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减税降费、要素成本“三减一减一补”减少。加大力度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机构交易成本离子成本,以及能源成本和物流成本。这些措施都针对企业运营成本高的“痛点”。

近期,微信朋友圈转发的有关“死亡税率”的观点引起广泛关注。这种观点认为,企业如果老老实实纳税,基本上已经濒临死亡。这就是所谓的“死亡税率”。记者通过多方采访有关部门、权威专家和市场人士证实,这一说法缺乏有效依据,且言过其实。

这种说法不靠谱,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这个概念根本不存在,没有实际依据和调查口径,更多的是一种情感表达。”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院长白敬明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其次,“我国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税率x 并不是世界上最高的。”白敬明表示,看一个国家的企业税负是否过高,一个研究视角是“抓住主要矛盾”,看主要税种的税率水平。以增值税为例,我国高端增值税为17%,与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希腊等国家的高端增值税相比并不高。再次,税负计算的统计口径存在偏差。有企业家声称“中国制造业综合税率比美国高35%”。随后,他将保险费、土地费、电价、甚至“五险一金”等所有费用都“结算”进税负,并得出结论:税负过高会“害死”企业。

就税收本身而言,我国在降低税收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近年来的税费。同时,还规范税收征管,有效提升纳税服务水平。目的是全面降低企业税收成本。以营改增为例,今年5月至10月,新纳入试点的四大行业累计缴纳增值税5554亿元。与应交营业税相比,减税965亿元,税负下降14.8%。以改革初期争议较大的金融业为例,5月至10月,增税3.04亿元,减税94.11亿元,减税7.18亿元,减税7.18亿元。减税10.11亿元,减税194.43亿元。减税33.67亿元,剔除6月、9月银行季度纳税等不可比因素,实现减税3.367负担由增到减,由少到多。白敬明认为,质疑减税效果、认为税负正在害死企业的观点过于偏激。 “为了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我们国家的减税降费远远多于其他国家。除了以增税代营业税外,还有对小微企业的减税免征、取消数百个企业税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这些都有利于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白敬明说。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死亡税率”这样的极端观点呢? “虽然这种说法过于夸张,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税收的强烈‘痛苦’。”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战略研究所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表示。这种“痛苦”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在一方面,经济低迷给企业造成较大经营压力,现金流趋紧,对税务问题更加敏感;另一方面,水电成本、制度成本、人力成本等因素形成沉重的综合成本,共同挤压企业的生存空间。此外,随着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企业大部分税务信息尤其是增值税发票流转情况已得到全面监控。营业税期内少缴税款、偷税漏税的情况不再发生,导致部分企业实际缴纳税款增加。 。

减少企业的“痛点”,务实的策略是持续为企业降低成本。

首先,进一步释放减税红利,让更多企业主体受益。 “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为例,取得阶段性成果ved 超出了预期。如果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不迈出关键一步,双重征税将继续存在。但改革还在路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张连琪表示,在政策层面,存在税级多、同类业务适用政策不同等问题。免税、先征后退、虚拟抵扣、差别征税等多种优惠方式,在实践层面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工作,引导企业用好增值税抵扣机制,确保落实有效他建议,一是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宏观调控需要等因素,适当简化增值税税率;二是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的不能被扣除,建议退税当期进行,这将有助于提高税率。企业现金流量;三是增值税制度要向制造业倾斜,适当降低税率,更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其次,要多措并举,减轻能源成本、物流成本、人工成本等让企业头疼的“负担”。以人工成本为例,其中最大的部分就是“五险一金”。有报道称,全国多地“五险一金”参保率合计达到企业工资总额的39.25%。 “建议这一比例降低10个百分点,保持在30%以下。”张连奇还建议,降低电价也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无法回避的一个重点。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电力体制改革也已进一步推广。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石子海曾表示,今年两次电价下调,累计减轻工商企业电费支出负担约470亿元。

三是提高简政放权水平,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成本和人力财力消耗。中国财政科学院在调查报告中指出,近三年来,企业微观经营效率普遍下降,制度性交易成本依然较高,“权力中介”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隐性制度成本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却未能带来相应的产出和效益。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继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减一减一补”,加大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力度。工作强度,同时降低各种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以及能源成本和物流成本。这些举措针对的是企业运营成本高的“痛点”。只有理性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正视存在问题,切实落实政策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出路。

(转国家税务总局)

深圳“税负过重”毫无根据 企业应持续减负_税务动态_快乐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