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G20峰会的成功举办和全球首个《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的通过,越来越多的杭州企业走上了对外投资、转型升级的道路。
“走出去”的过程并不顺利,税收往往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不同国家的税收政策往往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多困扰。昨天(10月27日)下午,由杭州市国家税务局、杭州市地方税务局联合举办的杭州市“走出去”企业税务座谈会在杭州市国家税务局召开。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准备走出去”“企业保护”是本次座谈会的主题。
杭州市国税、杭州市地方相关领导参加座谈会税务、税务专家、杭州12家“走出去”企业代表。会上,与会企业通过自身实践探讨了国际税务背景下“走出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语言障碍是“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障碍。 “由于语言障碍,直接翻译当地税收政策会发生变化,因此及时高效地与当地税务部门沟通非常重要。”出席会议的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也提出,根据经验,跨国公司必须“走出去”。请务必先联系当地税务机关制定详细的税务计划。 “税收与企业的关系不应该是猫捉老鼠的关系,而应该是平衡的。”
浙江恒逸石化投资拟在文莱建设800万吨石化项目。该负责人提出,文莱虽然是一个小国,税制比较简单,但当地税收政策一旦出现微小变化,就会对企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风险较高。 “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和学习好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杭州市税务局局长沉华表示,税务部门下一步将深入这些“走出去”企业,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细致的涉税服务。同时,沉华还提出,未来国家税务总局将重点推动企业“走出去”从四化主要措施:全面落实税收政策,加强精准税收宣传,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加强税收研究。
举办本次座谈会也是税务部门服务“一带一路”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据了解,2016年,杭州国税局通过税务风险预警服务,帮助“走出去”企业在境外获得退税624.25万元,并为企业境外投标提供税务咨询,有望减少税务损失1.1亿元。我市已发放28张《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竞争优势。
(转自浙江省地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