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轮值CEO郭平:数字化转型也有“马斯洛需求”

11月9日,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郭平在“2017华为亚太创新日”上发表演讲。在《探索亚太数字化转型之路》演讲中,他表示,马斯洛有一个人类需求金字塔,从生理、到安全、到自我实现。我认为,从一个国家的


11月9日,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郭平在“2017华为亚太创新日”上发表演讲。在《探索亚太数字化转型之路》演讲中,他表示,马斯洛有一个人类需求金字塔,从生理、到安全、到自我实现。我认为,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其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从低到高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郭平表示,第一层是部署ICT基础设施,打造数字经济的基础;第二层是安全,包括物理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安全,是发展的保障;第三个层次是支持各行业实现数字化;顶层是实现从市到国家的统筹管理,有聪明的大脑。


以下为郭平演讲摘要:


未来万物皆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


所谓“数字经济”,重在“经济”。希望ICT技术作为关键赋能者,能够持续推动亚太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华为,我们对未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人类正在进入智能社会。未来,万物皆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


终端是感知万物的触角,网络连接万物,云端的“数字大脑”汇聚海量数据和信息。人类社会。自动驾驶、智慧医疗,以及人类的大部分脑力活动,都在“数字大脑”的辅助下变得更加高效。


比如你现在去中国旅游,无论你是在城市还是偏远乡村,无论是你买机票或者去路边摊买水果,都可以用手机支付,人们已经习惯了无现金的生活。 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额达到24万亿美元,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应用,相信智能生活已经不会太遥远。


当前,世界正在走向数字化、智能化。我们来看看亚太国家的数字化转型情况——华为利用GCI跟踪各个国家的情况。 ,可分为三大类:启动者、加速者和领跑者。新加坡走在前列,其他经济体大多是加速器和启动者。


我们有一个重要发现:当一个国家的GCI得分达到35分时,数字设施的投资回报将呈现出强大的乘数效应。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都在这阶段,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很快就会达到这个阶段。换句话说,这些国家对ICT的投资将带来更高的GDP回报。 (注:中国的GCI得分为47,比马来的46高出1分)

以马来为例,为支持“国家成为世界20强经济体之一”的战略为实现“2050”目标,国家提出了多项举措,包括:工业4.0、智慧教育、智慧旅游、平安城市等。我相信,包括物联网、云服务和宽带网络在内的信息通信技术设施将帮助马来西亚实现其雄心勃勃的经济发展目标。


我们特别注意到马来西亚对中小微企业的重视。 2020年,中小微企业将贡献马来西亚GDP的41%。在这方面,符合联合国SDG倡议,也意味着马来西亚需要为这些企业提供负担得起的宽带、易于使用的云服务一个能够支持创新物联网平台的生态系统,一个促进增长的生态系统。


新基建带来新机遇


我们一直是ICT基础说到


我刚才提到中国移动每年的支付收入是24万亿美元。此外,共享单车注册量突破1亿辆,电商交易额3.5万亿美元,均位居全球第一。


这一切有赖于基础网络的超前建设。例如:深圳是一个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城市,4G基站数量达到3.6万个。比马来西亚还多2000个车站。中国对基础设施的长期密集投入,造就了目前应用领域的领先地位。


此外,新基建带来新机遇,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M中小企业)。在过去一年的实践中,我们看到NB IoT作为新基础设施,正在成为众多企业创新的强大引擎。


我们看到,中国北方农场有120万头牛接入物联网网络,超过2/3的新上市汽车配备了物联网模块。此外,还有不少中小企业利用NB IoT网络信号强、功耗低的优势,将路灯、水表、电表等产品与NB IoT技术相结合,不断进行业务创新。


保障网络安全


第二层是安全,保障物理和虚拟世界 世界安全。


从物理安全入手,近年来视频监控的部署规模越来越大,智能技术可以将平安城市提升到新的水平。


我们来看一个实际案例。中国江苏省重点工业化城市之一的常州部署了平安城市云,利用“人工智能+视频”实现城市日常管理。该系统从早上开始,首先扫描全市车牌供交警协助交通管理;早高峰过后,可以帮助公安监控重点区域,也是虚拟世界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近20年来,ICT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物联网的巨大发展,也给网络安全带来了隐患。


比如,我们过去开的汽车主要是机械式的,系统是封闭的。如今,汽车中的信息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甚至在发动机内部也是如此。 80%以上的开发量在软件部分;汽车、电力、电器等产品原本没有考虑网络安全的设备等大量进入互联网,带来很大威胁。


未来,包括ICT在内的各行业需要共同努力,在管理上加大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并通过制度来保障,例如作为产品设计过程。增加安全审查环节,更重要的是技术的不断改进,特别是垂直行业的新产品进入网络,需要ICT、行业和第三方安全专家的协作,共同增强网络弹性。


晚上不需要休息。对视频进行整理归档,高效、节省人力。


支撑工业数字化


华为轮值CEO郭平:数字化转型也有“马斯洛需求”

以网络基础和安全保障为基础,一水平是实现成功的产业转型并获得数字时代的竞争力。


我们先看制造业。这几年,销售、物流等环节逐渐数字化。一些全球领先的工业企业已经开始构建数字孪生,以数字模型为纽带,连接物理世界和业务活动,实现全流程一致的自动化、智能化运营。


从国家层面看,我们也看到德国有工业4.0,中国有智能制造2025,为民族工业做了顶层设计。在德国,我们还看到IDS(工业数字空间),它聚合行业数据,让这个新时代的“石油”在提高整体竞争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但它也正在迅速数字化。


此图引用自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的论文。正如你可以可见,现代农业系统有更多的相互作用。核心是掌握关键数据,包括:农机、土壤、灌溉、种子、肥料、气象数据。然后农业专家和ICT专家将共同分析和准备数据。培训,提供选种、喷药、温室条件设置等建议,提高农业效益。


农业数字化对顶层设计有很大帮助。过去,一些落后地区需要对农产品种植情况进行统计,数据收集到农业部需要半年的时间。到时候蔬菜已经上市了,进行宏观调控意义不大。提供农业大数据,可以更好地根据要素禀赋提供宏观指导,并为相应产品提供补贴。


实现国家智慧大脑


数字化的最高诉求是实现城市乃至国家的智慧大脑;新兴的“城市计算”将通过跨行业、跨领域的多种时空数据的融合,创造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


下面我给大家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这是城市管理 如今,沙特、阿联酋、中国、俄罗斯等地新规划的平安城市系统,需要统一调度公安、交通、环保、水利等部门。说得更形象一些,如果城市某个区域发生山体滑坡,可以同时通知各部门,同时调用多个系统,协同处理情况。负责人在大屏幕上看到一切。


从产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ent.有一次,中国的一位副总理视察了几家重工企业,他说:“你们公司的大屏幕很棒,全国各地重型设备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从这个屏幕上,我可以看到开始的情况。”中国建筑业发展现状一目了然。”


试想一下,如果各个行业协会将行业信息汇集起来,国家相关管理单位就能第一时间看到全国范围内的行业发展情况。一目了然并实时报告。实施产业政策调整。

根据需求的不同,这样的管理场景还有很多。大屏幕的背后,需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实现智慧大脑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