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严厉打击商标侵权等“名牌”行为

8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通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18年部署的相关专项行动中,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包括“名牌”、其他商标侵权行为以及相关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违法行为均被查处。被列为重点打击对

8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通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18年部署的相关专项行动中,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包括“名牌”、其他商标侵权行为以及相关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违法行为均被查处。被列为重点打击对象。


通知还要求,对发现涉嫌重大违法违规线索的,要从生产、销售等相关环节进行全链条查处。 。各地监管部门可从排查网络交易平台入手,进一步发现涉嫌违法生产的上下游生产经营者,并将违法线索及时向当地相关监管部门移送。


针对“知名品牌”进行掩盖已成为其中之一是监管部门长期以来的重点工作。目前,在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严格的规定。监管体系健全,但仍存在大量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和“擦边球”行为。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这迫切需要平台加大审查义务。


督促平台履行法律义务

8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互联网监管司表示,高度重视媒体报道的拼多多平台侵权假冒商品。上海市工商局已约谈平台经营者,并要求上海市等相关地方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对拼多多平台销售的假冒产品进行立案调查。媒体报道,消费者和商标权人报道。我们将对违法行为、知名品牌接近等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和检查。无论是第三方平台,还是平台内的经营者,只要构成违法行为,都将依法严肃处理。


拼多多公关部表示将全力配合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调查,进一步打击侵权假冒商品平台上,努力触达公众和广大消费者。该人的期望。


“固守名牌”的现象长期存在,其管理也一直在进行。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0年,全国工商系统查处共领衔“知名品牌”4.96万件;仅2013年4月至7月,就查处“名牌”案件1.61万起,案值3.48亿元,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36起。


市场监管总局:严厉打击商标侵权等“名牌”行为

“名牌”有多种形式,例如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似的商标。国内彩电巨头创维近日发布声明称,在拼多多平台上发现大量假冒创维电视产品。声明中列出了拼多多平台上打着“创维”或类似旗号的大量彩电产品,如“创维先锋”、“创维云电视”、“创维佳”、“创维美”、“创维酷”等、“创维酷”、“创维e家”、“创维”等


据执法人员介绍,“知名品牌”也拿注册单词的形式是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公司字号、形式等存在。例如,福州市工商局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台湾宝岛眼镜公司拥有“宝岛”商标注册专用权,但有些地方仍然合法注册“江西宝岛眼镜”、“福州宝岛眼镜”等商标,并对外使用其他企业名称,造成消费者混淆。


对于大量“名牌”产品和假货,电商平台应承担哪些责任?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雷认为,拼多多作为平台,无权控制平台内商品的价格。平台内的运营商对其产品的质量和合法性负责,而不是平台本身。该平台也是假货销售的受害者。过度的行为在法律和逻辑上都是错误的对平台提出要求和指责,在道义上也是不公平的。 。


“在某些情况下,拼多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网络服务商,即一个平台。其商业模式与传统电子商务不同。采用了共享、建团等商业化手段。”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表示。


《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互联网广告包括商业展示中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经营者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向消费者提供应当提供的信息:


“也就是说,这种类似于微信业务的分享行为,被认为属于互联网广告。”朱伟表示,对于广告发布行为表示产品需要进行审查。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的通知指出,督促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履行法律义务,切实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商标所有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相关专项治理。对不履行法定义务的网络交易平台,将依法严肃查处。


多方打击“名牌”

现实中,也有一些企业本身就是“名牌”企业,正在申请注册商标。


“按照规定,这些‘名牌’商标是不能获得授权的,但由于我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商标申请,需提供有效文件。补救措施,例如撤销、无效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丛立贤说。


“一些跨国公司申请了大量商标,包括在其生产的商品以外的领域申请商标,例如,他们明明是手机制造商,但也在服装、食品等领域申请商标,以及申请商标“商标中的文字和图形很容易与自己的商标相混淆。现在看来,这些公司很有先见之明,可以防止恶意注册或‘名牌’。”朱伟说道。


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四类混淆视听、导致他人误认为他人商品或者冒充他人商品的行为。与他人的特定联系。这包括未经授权使用与他人产品名称相同或相似的徽标、包装、装潢等有一定影响。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杨和清指出,修改后的法律规定规定对于混淆行为,即“名牌”,是非常仔细的,有具体的列举,而且还增加了总括性条款,使禁止混淆行为在实践中涵盖了更广泛的范围。


执法层面,商标、不正当竞争、质量监督等职能划归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过去,‘三无产品’查处由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负责,现在并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这将有利于解决‘多头政府’的弊端。”无法组建的部门监管合力。”丛立贤表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