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作用。要严守货币供应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加法”更有效
与传统的扩张性政策不同,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并不是政府直接扩大需求,而是刺激消费。发挥市场活力间接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优质供给
不久前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求,财政政策要在扩大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g内需与结构调整。那么,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了哪些作用呢?聚焦扩内需、调结构,金融如何发挥更大作用?主要关注点有哪些?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年初以来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增效为重点,推动经济稳中向好态势延续,不断夯实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不是让国家泛滥成灾,而是精准、主动、有效地实施政策。”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刘尚希认为,与传统的扩张性政策不同,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并不是政府直接扩大需求,而是通过财政政策间接发挥作用。把握市场活力,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优质供给;不是政策取代市场,而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不是一项一人政策。我们不能单打独斗,而应该认识和把握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系统联动,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整体效能。
“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是,一是减税降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保持支出强度,突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民生领域的投入,发挥支出效益。财政部副部长刘伟表示,今年以来,国家财政运行良好,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快速增长,财政支出保持高强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投资进一步加大。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专项扶贫支出1760亿元,同比增长39.7%,着力全面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深入贫困地区,推动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全国节能环保支出2627亿元,同比增长16.3%,支持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推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国教育支出1.64万亿元,同比增长6.9%,主要用于增加学前教育供给、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夯实办学基础条件,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大众化,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支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全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482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财政用于补贴、养老、特困人员帮扶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2.7%、10%和11.7%。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兑现,困难群众基本保障进一步加强。
积极的财政政策多措并举,在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投入的同时,也加快了预算执行进度。 1-6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预算的53.2%,提高3.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领域落实和改革顺利推进。
“减法”强劲
深化增值税改革等减税措施基本落实,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实体经济,为转型升级增添动力
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体现在投资的增量上,还体现在税费的减上。一系列减税降费“组合拳”有效降低了当前实体经济成本,为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多动力。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减税降费1.1万亿元今年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财政部税务司司长王建凡表示,当前,深化税制改革、降费、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鼓励创业创新等增值税减税措施,已基本落实。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电网企业有序开展期末超额退税。个人所得税改革正在修法过程中。
减税降费,企业负担能减轻多少?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自5月1日增值税税率调整以来,累计涉及增值税一般纳税人895万户,净减税348亿元。阿赫改革第一个月就取得了成果。
今年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还包括:将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优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减轻企业税负;对运载货物的拖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这些政策对于激发市场活力、减轻企业负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建凡说道。
此外,为支持和引导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本次今年财政年度还将安排就业补贴资金,支持稳定和促进就业;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城市示范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实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降低政策门槛,取消小微企业不能同时享受担保和贴息的限制,将小微企业招收新员工比例要求由30人降低% 至 25%。
“重点”更加明确
聚焦减税降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创业创新、和稳定就业。财政政策既是经济政策,也是社会政策,也必须在民生领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ood“下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主要体现在聚焦减税降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创业、创新稳就业。”刘伟说道。
——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在确保全年减轻税负1.1万亿元以上的基础上,对科技型企业实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75%的政策。中小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初步预计全年再减税650亿元。
“根据今年的预期GDP,预算赤字的绝对数量与去年大致相同。今年提高赤字率不宜,积极财政政策有望重点应放在减税和扩大支出上。”中和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张连奇认为,今年上半年,税收收入增长15.3%,增值税增长16.6%,是GDP增速的两倍多。进一步减税降费仍有空间。
——对认定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电网企业增值税退税1130亿元,9月底前基本完成,政策红利尽快释放。
“超额退税制度是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有效举措。”国家税务总局商品和服务税司副司长林峰表示,此次改革将包括部分符合条件的企业。将电网企业纳入超额税收抵免返还试点范围d 其在一定期限内形成的期末增值税抵税额,一次性予以退还。这将减轻这些企业的资金压力,有利于它们扩大投资、实现技术装备升级。
——加快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投入,力争实现年度支持小微企业15万户(次)、贷款1400亿元的目标。对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降低成本成效显着的地方给予奖励和补贴。
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和主渠道。成长型企业众多,发展潜力巨大。企业的成长既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又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但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抵押资产较少,信用记录不足,信息不全。信息不对称,影响市场信贷的可用性。
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通过政府增信来分担风险,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又一重大举措。该基金定位为准公共产品,实行市场化运作,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优惠的再担保利率。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便利性和贷款可得性更高。给小微企业“输血”,有利于为宏观经济稳定向好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内生动力。
——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项目初见成效。
刘尚希认为,强化积极财政政策,还要更好服务供给侧创新驱动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不仅是经济政策,也是社会政策。除了传统经济领域外,还必须体现在民生领域,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金融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仅仅着眼于防范和化解短期风险,更要转向长期总体战略层面化解风险。这样,财政政策既可以在短期内发挥作用,又可以在长期内发挥作用,而不会造成风险回流或积累。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