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企业年报披露率为91.47%

8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8年企业年报披露工作情况。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信用监管司副司长庹登富介绍,截至2019年6月30日,2018年全国企业年报报告披露工作已顺利完成。全国应报

8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8年企业年报披露工作情况。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信用监管司副司长庹登富介绍,截至2019年6月30日,2018年全国企业年报报告披露工作已顺利完成。全国应报送并披露2018年度报告的企业为3258.43万家,已报送并披露年度报告的企业为2980.47万家。年报披露率为91.47%。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企业年报率超过85%,高于商事制度改革前企业年检率。个体工商户年报披露工作控股公司和农民合作社也保持稳定,年报披露率分别为77.65%和84.75%。

2018年全国企业年报披露率为91.47%

据介绍,今年企业年报披露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多报合一”稳步推进,迈出新步伐简政、惠企、便民。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统一了海关管理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年报时间,优化数据交互流程,便利年报填报流程。海关管理企业统一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报送年度报告。报送事项由126项办理减少至40项,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降低了机构交易成本。今年,应报送年度报告的海关管理企业有109.86万户,已公开的有104.72万户。年报披露率达到95.32%。


二是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年度报告督促指导取得新成效。各地普遍注重早做细工作,切实加强对企业年报披露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多措并举加强宣传引导,优化基层行政资源配置,建立企业年报披露工作长效机制。年度报告监管,推动监管科学务实。一味追求年报率,有效发挥监督引导作用,为年报工作科学有序、稳定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报告披露工作。


三是有效延伸监管链条,事中事后监管迈上新台阶。各地一方面坚持年度报告披露持续督导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单满三年的企业,将及时依法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对长期未开业的企业,将继续依法清理,有效清理虚假数字,净化市场。环境。同时,加强政府部门间经营异常名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共享和运用,加强对违法失信主体的信用约束和协同监管,使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和方法更加务实有效,为信用分类和分类监管奠定基础。良好的基础。


四是诚信意识更加牢固,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随着企业年报披露制度宣传的深入和全国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的广泛推广、广泛应用,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企业年报信息在政府采购、行政许可、银行授信、合同签订、交易完成等方面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有效推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19年6月30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浏览量达1026.7亿次市场主体询价量达214.6亿次。信任信息披露系统、查询年报信息、保障交易安全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


庹登福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将与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充分总结2018年企业年报披露工作的经验做法,同时培育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提高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更好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取得实效。扎实做好后续列入和剔除经营异常名录、未报告年报企业补充年报、年报信息“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年报等工作。理解充分分析利用数据等,深入开展企业年报披露工作专题研究,总结经验、检查问题、查找不足、整改,不断提高企业年报率,更好发挥年报披露工作的作用为企业成长、经济发展和政府决策做出贡献。信用监管发挥基础性支持和服务作用。


本文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