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华为被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列入“实体清单”以及美国核心供应商陆续宣布遵守美国禁令以来,有关华为自身“备胎”的讨论不断从未停止过。目前最受业界关注的是华为自研操作系统鸿蒙OS,此前该系统已经被曝光。据称可连接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电视、汽车、智能穿戴等产品,并兼容所有Android应用程序和网页应用操作系统。
说到鸿蒙操作系统,华为已经布局很久了。
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早在2012年9月,在华为‘2012诺亚方舟实验室’专家座谈会上,他就提出要防患于未然。”当我们的粮食电源被切断,备用系统必须可用。 ”
必须说,正是任正非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让华为目前不至于过于被动。关于该操作系统的最新动态是华为在互联网上的曝光。国内和国际市场已分别申请了“鸿蒙”和“ARK”商标,可用于该操作系统。余承东此前表示,这款操作系统最快将于今年秋季、最晚明年春季上市。
从目前业界或者网友的反应来看,大家都对这款操作系统充满期待。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个操作系统的成功是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 .比如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iOS和Android系统,它们的成功离不开4G时代的爆发,但也离不开各行业的帮助和开发者的贡献。
钍这一点在Android系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可以说,Android系统目前占据了移动市场80%以上的份额。这与2007年11月谷歌与84家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和电信运营商成立了开放手机联盟密不可分。开发和完善Android系统的举措。
对于华为鸿蒙操作系统来说,要想在推出后获得市场成功,至少需要回答这三个问题。
鸿蒙推出后,是继续做备胎还是主胎?
对于华为鸿蒙操作系统,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回答的是这个操作系统的定位问题——我们应该继续用这个操作系统作为备胎还是主胎?
华为目前对外界的态度是,鸿蒙OS仍然是一个备胎选项.
任震gfei在开始研发操作系统时说道:“我们不想心胸狭隘,我们做操作系统和做高端芯片的理由是一样的,主要是让别人允许我们做就用它吧。如果我们的粮食供应被切断,备份系统一定能用。”今年3月,余承东接受德国媒体采访。采访中,他们还表示:“现有的操作系统(Android)仍然是可用的。” “第一选择。如果不能继续使用现有的系统,我们就准备推出B计划。”
所以从他们的说法来看,华为内部对鸿蒙操作系统的定位一直是作为备用轮胎。当然,不能排除这是华为向外界释放的烟雾弹。
由于美国5月突然对华为实施“实体清单”管制,谷歌停止通过谷歌移动服务(GMS)支持华为智能手机,包括Gmail、Chrome、Google Maps等,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也可以算是一个“紧急事件”。
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华为需要判断美国的这种管控会持续多久,以及美国解除对华为的“实体清单”管控后华为会做出什么决定。 ?毕竟“实体清单”解除后,华为将继续使用全套谷歌服务。
到时候,华为是继续使用Android系统,还是转向鸿蒙操作系统呢?
如果华为继续使用Android系统,那么鸿蒙操作系统可能会面临自诞生以来就得不到强有力支持的困境。而如果华为坚决转向鸿蒙操作系统,那么新操作系统面临的各种困难也是华为需要承受的考验。毕竟,船在一场灾难中掉头了。考虑到华为目前每年超过2亿的出货量,每走一步都需要必须谨慎行事。
如果贸然对产品核心的操作系统进行改造,极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回想诺基亚的没落,与操作系统的错误选择有很大关系。当时,诺基亚贸然转向新的WP操作系统。由于新系统的种种不完善,其庞大的存量市场被Android和iOS蚕食。它在塞班时代积累的粉丝纷纷反对它,最终巨大的市场规模并没有让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优势。这是诺基亚的教训,也是华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鸿蒙上线后,会走开放路线还是封闭路线?
除了主胎和备胎的定位问题之外,鸿蒙OS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就是后续路线——走类似Android的开放路线,联合厂商和运营商。结盟,走类似iOS的路线,打造自己独立的生态花园。
从华为推出自家麒麟芯片的路径来看,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的后续计划也可能倾向于走类似iOS的路径,从而构建自己的生态花园和实现自有产品的竞争力和差异化进一步增强,使其能够更好地与苹果和三星竞争。
但如果华为走封闭的道路,也需要单独支撑一个操作系统的生态建设。面对生态建设初期的种种阵痛,以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华为是否能否继续打造这个操作系统并让它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其实是一个问号。
如果华为在鸿蒙操作系统上选择走类似Android的开放路线,那么华为就需要做出回应与伙伴们探讨如何避免“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的双重身份。
华为可能会走类似Android的开放路线,联合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和电信运营商,组成新的开放联盟,构建属于鸿蒙OS的系统生态。但华为和谷歌当时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当谷歌成立开放联盟时,它并没有开发智能手机。它的角色只是一个系统开发人员。这种角色定位让谷歌避免了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尴尬,让合作伙伴放心地与他们合作。合作对抗苹果。
但目前华为是一家年出货量超过2亿部的智能手机厂商,并且正在积极拓展可穿戴设备、电脑、电视(传闻)等智能设备领域,并与市场上的主要制造商。份额竞争是存在的,这个现实是显而易见的鸿蒙操作系统中的裁判,让华为有了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尴尬。
在这样的现实下,让其他厂商转投Android并支持鸿蒙操作系统是很难理解的。
那么华为在推出鸿蒙OS系统后选择走什么路线,将直接关系到鸿蒙OS后续的发展趋势,也是华为面临的另一个困境。
如何聚集开发者?
实际上,推出一个操作系统并不难。与推出一款操作系统相比,更困难的是如何聚集开发者为这个操作系统持续开发各种优质的应用程序,让这个操作系统能够有真正的价值,然后发展壮大,形成系统开发商、硬件厂商、开发者和用户之间形成良性的良性循环。
所以启动一个操作饮食系统只是漫长旅程的第一步。聚集开发者来争夺这个平台,缩小与iOS和Android两个成熟生态系统的差距是关键。不然的话,就操作系统而言,其实我国也不是没有操作系统,比如阿里巴巴开发的YunOS操作系统(现已更名为AliOS),也号称可以应用于智能互联网汽车、智能家居、手机、Pad。等智能终端,为行业提供一站式物联网解决方案,构建一体化物联网云生态。
这是刚刚起步的鸿蒙操作系统必须面对的又一重大问题。对于开发者来说,与Android系统和iOS系统相比,它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恐怕是很少的。没有效益,就很难有发展动力,所以很容易形成过去的问题。WP系统遇到的恶性循环。
<毕竟,一大现实是,开发者在App Store上赚取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收入,并基于iOS平台打造了一大批高市值的商业公司。因此,对于开发者来说,想要为鸿蒙操作系统开发应用,需要的是真正的政策激励和强有力的利益输送。这显然是依靠情绪或者强大机构的行政命令无法解决和持续的。即使退一步说,在国内市场或许可行,但在国际市场该怎么办?而且从当年YunOS的经验来看,在国际市场上,当面临自家鸿蒙操作系统的拆解时,谷歌或许要对是否向这款操作系统开放全套服务打一个问号。
对于用户来说,虽然目前我们看到网上很多人说只要华为鸿蒙操作系统发布,他们就会坚决支持。但恐怕仍难逃真香法则。毕竟目前的现实是,经过十几年的打补丁和优化,Android系统和iOS系统已经高度成熟,能够给用户带来优秀的用户体验。作为一个新的操作系统,鸿蒙操作系统在体验方面需要达到同等的体验水平。 Android系统和iOS系统的高度恐怕不太现实。
至于这种体验对比所带来的差距,用户能否忽视甚至欣然接受还是一个问号。
写在最后
当美国无端指责华为,利用“实体清单”封杀华为时,华为可以利用自己的备胎经受住了美国的封锁,确实展现了自己的超强实力和先进意识,担心大多数国内企业不具备。这也让华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值得点赞。
至于鸿蒙操作系统的具体实现,它的存在让华为避免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无米之炊”的困境。但推出后,会如何发展,能否承担得起?尽管我们目前抱有很高的期望,华为仍然需要回答很多问题,做很多工作。等待华为的,依然是万里长征。
文章来源: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