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今年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报告,决定推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新举措。
会议指出,减税降费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向好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持续发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创业创新等积极作用。会议确定,在落实已出台措施的同时,将推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新举措。
积极财政政策力度加大
这是第二次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今年。本次会议共推出三项举措:
一是对因去产能、结构调整等政策而停产的企业给予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减征等政策措施。提供社会保障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对投资业务给予免税和免税,对大额涉农贷款的邮储银行涉农贷款利息收入允许选择简易计税方法,按3%的税率缴纳增值税。
二、为鼓励增加小微企业贷款,今年9月1日起至2020年底,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对单户信用额度上限免征增值税。预经初步确定500万元进一步增加至1000万元。
三、为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鼓励和吸引外资参与国内经济发展,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取得的债券利息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政策期限 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暂定三年。
采取上述措施,预计全年减轻企业税负450亿元以上。
早在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作出部署,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实际情况主动调整微调和定向调控。对形势变化要做好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大,经济运行要保持在合理区间。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要相互配合,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更有效地服务宏观大局。
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在年初制定的政策基础上,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从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初步测算,全年可减税650亿元。
财政部副部长刘伟指出,这是在年初总体逻辑基础上的进一步上调。不是宏观经济的大波动,也不存在洪水般的突然袭击。措施类型。这是根据新形势判断微调,增加一些政策措施的配置,使一些补充。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加协调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中方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下半年经济工作部署,要求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作用。要严守货币供应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8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推出个税针对实体经济的减税降费政策,就是让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
“财政金融政策协调有安排,比如对涉农、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给予税收优惠;为缓解产能过剩和结构调整企业的经营压力,有针对性地提供一定的税收减免;为鼓励外资更多参与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税收优惠,吸引境外金融机构参与境内债券市场。这些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不是“泛滥”,而是更加合理。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
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是否会暂时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取得的债券利息收入是否征税?是否会对国内金融机构造成影响?
刘学智认为,这不一定会带来不公平竞争,因为国内金融市场还存在开放度不够、外资占比较低的问题。近两年,我国放宽外资准入限制、放宽金融机构持股比例等,都是扩大对外开放既定改革方向的一部分。
相关阅读:》《积极财政政策加千亿元减税加速落地》国务院: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