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度受到消费者青睐的女鞋领军品牌达芙妮频频传出关店消息。值得注意的是,达芙妮市值已从巅峰时的逾170亿元暴跌至今日(7月26日)的2.69亿元,市值仅剩1%,大幅缩水。据了解,“达芙妮”这个名字源于希腊神话。据说,这个名字的女神是希腊最美丽的女神之一。然而,曾经高高在上的女神如今已经跌落神坛。
自1995年上市以来,2006年成为第一个进军电商渠道的大品牌,2017年市值突破170亿元。 2013年,至今,店铺纷纷倒闭。达芙妮最终还是输了。在哪里?
据公开资料显示,达芙妮成立于1990年,专业生产和销售女鞋。其总部位于中国香港A。创立该品牌的台湾永恩集团,拥有数十年的专业制鞋经验,达芙妮成立仅五年就在香港上市。
自2003年起,达芙妮以每年在中国大陆开设150家门店的速度扩张。其门店总数从2003年的739家门店,十年间增长到6702家门店,门店数量增长了近十倍。
2005年,达芙妮一年销售女鞋5000万双,占据近20%的市场份额。数据意味着,2005年,消费群体中,每5双女鞋就有1双来自达芙妮,曾被业界称为“大众鞋王”。
2006年,达芙妮作为传统鞋业品牌,率先尝试电商渠道。 2010年开始发展全网渠道,与京东、唯品会合作跳,还有乐涛。十几家网站签约寄售后,电商业绩一度达到每月200万元左右。
不过,早起的鸟儿未必有虫吃。
2010年5月,达芙妮投资3000万元入股新电商平台“药店100”,占股10%。为了支撑这个平台,部分鞋款只在耀店100上销售。2011年,它彻底停止了与其他电商的合作,并关闭了原有的电商渠道。
这无疑是切断销售渠道。 2013年达芙妮市值达到顶峰时,同年7月,“药店100”因资金链断裂停止运营。达芙妮在线上市场开始失去先机,步步败退。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达芙妮在线上市场显然没有取得成功。瑞香将自己的网络资源全部投入到了“姚店100”这个无法支撑的阿豆身上,结局可想而知。线上市场竞争对手的崛起,挤压了达芙妮的生存空间。用一句话来形容达芙妮在线上市场的处境非常合适:早起赶晚市。
在线下市场,达芙妮的日子并不好过,库存问题相当严重。据说,2010年,一双达芙妮鞋的生产从完成到消费者购买的整个过程大约花费了128天。到2012年,这个时间增加到188天,而去年这个数字是198天。然而,一双鞋在生产之前必须经过设计师的设计。算上一双鞋需要的时间,一双达芙妮鞋可能需要近一年的时间才能上架,而且女性对于鞋子款式也非常挑剔。一年前流行的款式在女性眼里都算老气了电子消费者。之后,达芙妮的鞋子卖不出去,库存大量积压。他们开始提供折扣和促销,因此他们添加了“便宜”的标签。
不可否认,达芙妮在线上和线下市场都惨败。在鼎盛时期,达芙妮拥有近7000家门店。由于公司持续亏损,达芙妮自2015年以来已经关闭了至少3000家门店。2017年,达芙妮集团全年净关闭1009家门店,平均每天关闭2.7家门店。
断腕只是达芙妮的自救技巧之一。这家时尚女鞋公司仍在寻求更加多维的转型。今年4月,达芙妮国际董事会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达芙妮不断向运动休闲市场延伸。同时,为了加强电商业务,从今年开始,达芙妮开辟了专门的专业团队。电商管道研发渠道。达芙妮的实体店进一步从街头、卖场转向购物中心。
即便如此,业内普遍认为,如今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与以往不同,留给市场的时间恐怕已经不多了。芫。
去年年报数据显示,达芙妮全年总营收为41.27亿港元,同比下降近20.8%。期内,达芙妮还亏损7.87亿港元。可见,达芙妮全年的表现已经很不理想。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这个鞋类品牌的日子只会变得更加悲惨。然而,这似乎是一个“不归路”。负债累累、业绩下滑的局面就像雪球在雪地上滚动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雪球越滚越大,达芙妮或面临熟食店风险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