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最新专访:年轻人要想有大局,必须做好这三件事

12月12日,马云在香港“一带一路”论坛上畅谈情商、智商、情商,表达了对格局的看法。 他鼓励年轻人不仅要有一技之长,更要保持好奇心,多尝试,开阔视野。他说:“绝大多数人都会抱怨,这些人应该少处理,但经

12月12日,马云在香港“一带一路”论坛上畅谈情商、智商、情商,表达了对格局的看法。

他鼓励年轻人不仅要有一技之长,更要保持好奇心,多尝试,开阔视野。他说:“绝大多数人都会抱怨,这些人应该少处理,但经常检查自己的人是可靠的。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听到各种各样的事情,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经过种种磨难,你的格局自然会崛起。”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希望大家对格局有更深入的了解。

认识各种各样的人

获得更多想法

易到永车创始人周航,在他的新书《重新认识创业》中分享了一个故事:

马云最新专访:年轻人要想有大局,必须做好这三件事

我曾经和朋友一起参加一个聚餐,席间,一位高级老板对大家说:“如果我在“你的额外东西。因为我也会帮助你,指导你操作。”

但周航当时的想法是:你的方法是已经过时了,你还能指导我操作吗?所以他并没有认真对待。另一方面,他的朋友不断向老板请教,所以整个晚宴自然是收获颇丰。

还有一次,阿里巴巴前幕僚长、湖畔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曾明对周航说:“自从你创立易到以来,你已经四年没有来找我了。你知道吗?你因此错过了很多机会,错过了很多可以帮助你的资源。”

周航说,以前,他总觉得自己没有取得成就结果又不好意思向曾鸣请教。从此他明白了一件事:学会示弱,敞开心扉向别人请教,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马云特别喜欢结识各种各样的人。通过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流,他可以认识自己,帮助自己思考问题。

据马云助理陈伟介绍,马云几乎从来没有不开心过,只有“不开心”的时候。每当我心情不爽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地方就是永福禅寺:杭州灵隐西侧石笋峰下一座有着1600年历史的寺庙。

为什么喜欢去永福寺?首先,永福寺非常幽静,是一个交流思考的好地方。其次,佛教中有很多哲学思想。与人讨论佛法比自己看书容易得多,也有趣得多。马云喜欢和永福禅寺住持月真法师聊天。

有一次两人谈到“修行”,月真大师说:“修行不一定要在寺庙里,哪里都可以。”

但马云说:“的哎呀!想通的人只有一半能出家,想通之后就应该还俗了。寺庙里如何“救度众生”?不如走出去,帮助几千万民众、几千家中小企业,“救度一切众生”。这段话让人们想起了阿里巴巴的使命:帮助所有中小企业,让天下所有的生意都困难。

2005年,马云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聆听金融巨头索罗斯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分析,发现他的很多想法与自己不谋而合,于是开始与他交流。两人成了好朋友。索罗斯来到杭州,马云不仅陪他参观了阿里巴巴,还邀请他给浙江企业家上一课。

马云不仅喜欢与人见面、交流,有时还承担阿里巴巴的后盾去明星入住的酒店,让他们拍照、聊天,作为对他们辛苦工作的“奖励”。这也是阿里巴巴一直倡导的:“快乐工作,认真生活”。

结识各种各样的人,与不同行业的人交流,是最好的成长方式之一。

王家卫在《一代宗师》中说过,人的一生就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只有多出去与人交流,随时随地进行思想碰撞,才能真正成长。

多听

不断拓宽视野

李想曾听阿里巴巴高管谈论马云最让我佩服的是马云无尽的好奇心。她打了个比方:马云就是这样一种人,当他听说办公室里有什么事情,就借了一辆自行车骑过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杰克马云自己说,2005年左右,他走遍世界各地寻找老师来教他。

众所周知,马云喜欢太极拳。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还喜欢看电影、听越剧。

著名越剧大师毛伟涛是马云的好朋友,每次有演出都会通知马云。有一次看完毛伟涛的《梁祝》后,马云去后台摆了花篮,并和毛伟涛、何赛飞等人一起吃晚饭。席间,马云听他们讲了很多老艺术家的经典故事,他们边说边演,非常生动,让他津津有味。

2008年奥运会期间,经马云推荐和邀请,《非诚勿扰》在杭州西溪湿地拍摄,马云就是在那里结识了导演冯小刚。拍摄期间,他多次拜访剧组,经常和封枭喝茶聊天帮派。影片上映前,马云还在冯小刚家里观看了《非诚勿扰》的“色情片”(当时还没有搭配音乐和字幕)。

助理陈伟有一次听到马云打电话给作家麦嘉讨论一个故事。谈话结束后,他说道:“前两天刚看了你的小说,很感兴趣,但是没了!这是怎么回事?”当听说下一本书还在写,还没有出版时,马云着急了:“我该怎么办?你为什么不先把剩下的故事告诉我呢,现在就告诉我。”

他喜欢听故事,有空的时候也喜欢编自己的故事。他不仅向身边的人讲,有时还与文化界熟悉的朋友讨论。比如《奋斗》的编剧石康、编剧麦佳,都是马云讨论故事的对象。据说这是他下班后用来放松的习惯。

马云曾经在湖泛大学第一堂课上说,创业者不仅要学习商业知识,还要听听其他领域的顶尖专家是如何做事的,比如一个顶尖的人是如何做事的。医生进行手术……很多事情并不只有一个维度。多维思维可以激发各种奇思妙想。

他几乎不懂任何与计算机有关的东西,但他可以将各种各样的人聚集在一起,激发团队的力量。这与他经常关注不同领域的事物,经常与不同领域的人交流有很大关系。

猎豹创始人傅盛表示:人类本质上就像一个CPU。无论计算能力多么强大,没有足够的数据输入,就没有输出。只有足够多的信息输入和足够高的反思频率,才能做出模式和判断。

中号任何东西都不能通过阅读学到。遇见各种各样的人,听到各种各样的事,增加了信息的输入。马云曾在湖畔大学开场致辞中对创业者说:你们是来分享经验、听教训的。同时,我希望你们能在这里学到一些平时想不到的东西,比如哲学、艺术、医学、军事等。 。

一个人要想改善自己的处境,就必须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认识更多陌生有趣的人,多了解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换句话说,这就是所谓的看世界。见过世界的人视野更广阔,好奇心更大,心胸和格局更广阔。

因为有时候,限制我们想象力的不是贫穷,而是视野、阅历和阅历。

经历各种磨难

不断增强自己的承受能力攻击

马云12月12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每个人都会失败,就像所有企业都会倒霉一样。所有企业都会倒闭,就像每个人都会死一样。与失败相对应,每个人也会经历各种磨难,才能真正成长。

从两次高考落榜,到四次创业失败,马云的人生之路充满艰辛。现在看来,阿里巴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马云所经历的磨难。

我们知道,阿里诞生于著名的“湖滨花园”,但创业一年多后,马云将阿里中国总部迁至上海。马云在接受吴晓波采访时表示,这是他创业经历的第一个磨难。

“我曾经把阿里巴巴总部放在上海,在淮海路租了一间大办公室,装修得很漂亮。结果那一年招人很累也很难人。我们也招不到。很多上海人问,阿里巴巴在哪里?几乎没有人注意到我们。最终,我们决定撤离上海。我们一开始选择了北京,最后觉得还是回到杭州更好。”

当时,马云觉得自己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家,阿里巴巴也会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于是,在筹集了2500万后,他将中国总部搬到了上海最繁华的街道——淮海路,但他搬迁总部的时间却很不幸:1999年底和2000年初是重大时刻。

从2000年4月的第二周开始,纳斯达克指数从5000点开始下跌,半年时间跌幅达40%,这意味着在北美资本市场,整个互联网公司市值蒸发了8.5亿美元,当时除了美国,没有世界上GDP超过这个数字的国家。

在这次股市大崩盘和“天上飘下大雪”的过程中,整个行业经历了雪崩危机,企业的运营成本也相应增加。然而,阿里巴巴却做了一件与大势相反的事情。由此,中国总部迁至上海,国际总部迁至美国。最让马云痛苦的是阿里巴巴无法在上海招人。

上海国有资本和外资非常集中。吴晓波曾评价:“一个喜欢大资本的互联网公司和一个必须注重破坏和创新的互联网公司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冲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是一个没有互联网基因的城市。”

<另外,中国政府允许民营企业开展自由对外贸易后,数以百万计的民营制造业和企业外贸企业主要出现在浙江、江苏、广东。 1999年阿里巴巴在杭州创立时还比较接地气,但搬到上海后突然变得“高端”。这190公里的差距,造成了巨大的差异。

“天时、地利、人”,三者都不包括在内。去上海后的“水土不服”,给了马云创业初期深刻的教训。

“通常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所以我总觉得明天自己会倒霉,甚至会发生更倒霉的事情。就算明天有打击,我也不会害怕!困难除了狠狠地打击我还能做什么呢?加油吧,我能忍。抗击能力越强,就越有真正的信心!”凭借这种乐观的精神和顽强的抗击能力,马云一次次克服了困难。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说过,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最终,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成为我们最坚强的地方。

在困难面前能够抗击打击,几乎是每个内心强大的人的标准特征。

阿里巴巴投资人孙正义曾说过:生命短暂,但格局不能小。

这个世界上不乏勤奋的人,但有结构的人却不多。 “格局决定胜负”、“格局比能力更重要”。我们经常听到各种关于模式的说法,但是真正能够改善模式的是什么?

格局是一种思维水平,本质上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的。但做好这三件事,遇见各种各样的人,听各种各样的事,经历各种各样的事。各种磨难都是年轻人提高地位的有效途径。

本文来源:家藻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