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必须培养“跟进”这一职场基因。 “等待”的心态绝对不会让你在职场上顺利发展。
CEO专栏-林正刚
以前在国外工作的时候,我开发过A “跟进(follow up)”的工作习惯。如果我有两周后与某人见面的约会,我首先会在日历上锁定时间。会议前两天,日程会再次提醒我确认会议。
据我观察,以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会议最终很少会被改变或取消。而且每次见面,我一定会预约下一次见面,然后在约会前一两天确认。这和我的习惯有关。我喜欢采取主动。同时,我喜欢主动跟进事情,推动事情的进展。
相反,我觉得不遵循及时上涨会带来负分。例如,我的一位同事不太喜欢后续沟通。事情交给他的时候,会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声音。几周后,我突然想起来,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说:“完成了。”也许他以为自己赚了分,谁知道在我心里,我已经丢了两分。
扣两分是有原因的。
首先,因为没有反馈,我会一直认为这件事没有完成。即使他已经完成了,因为他没有通知我,这件事也没有报告给我,影响了我对整个事件的把握。这里扣一分;其次,如果我从其他渠道听说此事已经完成,但作为事件的负责人,我并不知情。这件事的核心进展已经不在我的掌控范围内了,所以被扣了一分。
有人认为这是习惯问题,但我认为可能是价值观问题。如果你认同“沟通”的含义,不认为这是工作之外的事情,也不用忙碌等借口来排除它,那么整个工作活动就一定不会缺少沟通,事情也一定会顺利。更高效。
基层员工更要注重及时沟通
我以前培训的时候基层销售人员,会被要求每天一次电话汇报,其实是培养一种沟通习惯。而且,我也会教他们如何汇报,这样如果遇到问题,我们可以立即一起解决。后来,员工养成了及时汇报的习惯。当我改为每周报告时,一些员工还是有点不舒服。
就像培养初级员工的沟通习惯一样,其实没有天生的沟通方式。nicators,“沟通者”,有意识地学习和养成习惯。学习的第一步是正确理解沟通的价值。沟通应该被视为事情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旦沟通开始,事情也就开始了。
以助理预订机票为例。如果老板后天要飞北京,可靠的助理会把这件事定义为顺利送老板到北京,然后顺利接回来。他会先把整个过程走一遍,然后在自己的脑海里走一遍。他甚至想到了老大没有遇到过的事情。
但有些助手则不同。他没有问时间,也没有问事情。他随口订了票,没有告诉老板已经订好了。虽然看起来他的工作已经完成,但事实上,由于缺乏沟通,这张票可能会遭遇“取消”
CEO Column-2-1
在这个例子中,一个可靠的助理在“订机票”这件事上定义了“沟通”:首先询问航班型号、时间、座位要求;然后订完机票后,将所有确认的信息反馈给对方。
所以凡事都要有沟通的部分,沟通到位了,如果沟通不到位,虽然你实际上做了8分的工作,但是会被扣除4分结束;但如果沟通有效,7分的工作就会变成10分。
下属可以利用SMART工具主动沟通
因此,一个专业的职业经理人一定要注意沟通。沟通可以让你出类拔萃,但也可以让你出人头地,所以一定要非常认真地对待。
但是如果你的老板不善于沟通并指责你缺乏沟通怎么办?如果你是下属,你可以用SMART来建立沟通“机制”。在SMART中,S指的是Specific(特定); M指Measurable(可测量); A指Achievable(可行); R指Relevant(相关); T指Time(时间限制)。
在您的老板与您谈论了他的期望之后,您可以使用 SMART 作为反馈工具。比如会有这样的对话:“老大,你问我的话我听到了,我怕我听错了,所以就这样了”我还是重复一遍给你确认一下。我具体听到的是你是否同意?”,“我们需要权衡这一点。不管事情成功与否,我认为我们应该继续使用你们一直提倡的KPI机制。你看一下我建议的这个KPI是否可行,或者你还有其他的KPI建议吗?”,“我想和老板分享我理解你的情况。请求后我的判断。我觉得这个东西肯定是可行的,但是以我目前拥有的资源,我可能要放慢我的其他项目了。如果您能接受,我们就可以立即开始这个项目。”, “我希望每两周给您一个简单的进度报告,发个微信就可以了,有需要再开会。你觉得这样可以吗?”
可见,沟通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持续的沟通是任何关系改善的必要步骤职业经理人必须培养“跟进”这一职场基因。 “等待”的心态绝对不会让你在职场上顺利发展。
■ 文/林正刚 刚毅领导公司CEO、思科中国前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