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北上广深GDP突破万亿:上海总量第一,深圳增速最快。

今年上半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全部进入“万亿俱乐部”。这是半年来四大一线城市GDP首次集体突破万亿大关。从具体GDP来看,“领头羊”上海上半年GDP超过1.5万亿元,北京以1.4万亿元紧随其后,深

今年上半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全部进入“万亿俱乐部”。这是半年来四大一线城市GDP首次集体突破万亿大关。从具体GDP来看,“领头羊”上海上半年GDP超过1.5万亿元,北京以1.4万亿元紧随其后,深圳和广州分别以1.1万亿元和1.07万亿元位列第三。 ,第四。从增速来看,深圳以8%的增速领先,上海、北京、广州紧随其后,分别增长6.9%、6.8%、6.2%。同期,国民经济增长率为6.8%。

大城市往往是创新、活力和前沿的代名词。看看大城市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能看到中国的进步方向。今年上半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均进入“这是四大一线城市半年内GDP首次集体突破万亿大关。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一线城市力争“高位”。 “高端、成熟”,经济规模变大,经济增速“持平”,居民收入和支出水平更高。但未来一线城市仍将面临补短板的挑战。


上海总量第一,深圳增速领先

先再看具体GDP,“领头羊”上海上半年GDP突破1.5万亿元,这是上海半年GDP首次突破1.5万亿元大关,北京以1.4万亿元紧随其后,深圳广州以1.1万亿元、1.07万亿元位居第三、第四位分别为n。 2017年上半年,深圳、广州GDP分别为9709亿元、9891亿元。

半年GDP突破万亿是什么概念?从全国来看,上半年有16个省份GDP突破万亿元。放眼全球,2017年有50多个国家年GDP约万亿元以上。

基于庞大的经济体量,四大城市也取得了不错的增长速度。其中,深圳以8%的增速领跑,上海、北京、广州紧随其后,分别增长6.9%、6.8%、6.2%。同期,国民经济增长率为6.8%。以增速最快的深圳为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持续发力,投资、进出口、消费增速分别为22%、10.5%、8.4%。

在经济分析中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各市统计局给予“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总体平稳、稳中求进、更加协调”等积极评价。表达。

您如何看待北上广深现阶段的情况?中国社科院金融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何代新告诉本报记者,从经济规模来看,这是一线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许多大城市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后将迅速迈向大经济体。一方面,经济集聚带来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更多创新、转型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当前良好的经济增长率是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创新活力。


走向高端、精密、发展潜力强劲

那么,经过前期的积累,发展潜力在哪里?大城市从何而来?未来?从四市半年度经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共同的答案。

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率较高。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无一例外地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上半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10761.97亿元,增长7.4%,占全市GDP的69.2%。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其中,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优势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6%。

制造业发展迅猛产业向高端迈进。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一线城市的重点,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获得可观增长。比如,上半年,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146.04亿元,增长8.3%。其中,绿色低碳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创新成为发展新引擎。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在四市的集聚效应十分显着。 “盒马生鲜”、“超级物种”、天猫无人车售货机等新零售企业率先入驻四城市;上半年各行业新开企业增速深圳超过20%;首台纳米给药机器人研制成功、全国首个云端人工智能芯片发布……上半年,北京基础研究领域多项成果不断涌现。

下一阶段目标中,“高科技经济结构”、“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也成为各城市的关键词。 “一线城市转型升级必须走向‘高端、精细’。”何代新表示,一线城市产业结构长期领先,其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创新发展。对于全国而言,它们承担着辐射和创新引领的作用,通过培育和发展物流、商业等服务业,提高整体市场福利。


居民高收入、高消费收入水平全国领先。根据各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3万元左右。其中,上海以人均可支配收入32612元排名第一,北京和深圳分别以31079元和29799元紧随其后。广州的区分就更细了。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540元和13972元,增长速度高于同期GDP增长水平。

在消费方面,也有更多的支出。上半年,上海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321元,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1个省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排名第一。深圳 20,519.06 元 19,670人民币在北京。各分支机构其中,服务消费大幅增长。例如,上半年,北京的居住和医疗支出增长了近20%;深圳增幅居前三位的是其他用品和服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

专家认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当地工资水平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一线城市劳动力成本高,他们更有能力支付更高的劳动力成本。在消费方面,大城市的商品和服务供给较为充足,居民消费能力较强。然而,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对城市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半年,着力补齐教育、医疗、养老、养老等民生领域服务短板。使用。比如,随着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第三期加快推进,截至6月底,北京新增学位约9000个,年内还将新增约3万个;深圳市九大类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支出近10%。百分之七十。 “在总投资的基础上,未来我们要更加关注服务均等化问题。”何黛馨提议道。

上半年,北上广深GDP突破万亿:上海总量第一,深圳增速最快。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