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构建良好市场信用环境

3月1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就商事制度改革相关问题答记者问,并就完善异常经营登记制度现场答疑。 张茅介绍商业系统的变化去年改革主要在“放权、放权、放

3月1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就商事制度改革相关问题答记者问,并就完善异常经营登记制度现场答疑。
张茅介绍商业系统的变化去年改革主要在“放权、放权、放权、放权、放权、规范权力、优化服务”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 “放宽”方面,持续推进市场准入便利化,“五证合一、一证一码”注册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实施,进一步降低了准入制度成本。奖品访问。支持上海浦东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进一步减少事前事后审批事项,推进企业名录和简易注销试点工作。在“严格管理”方面,我们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企业年检改为年报,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开了相关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通过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开。目前,该系统日访问量已达3000万人次。开展“两随机一公开”抽查,各部门依托公示制度实施联合惩戒。 460万家违规信用、未如实报告年报的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单,在银行贷款、项目等方面受到约束ct 招标。同时,加强重点领域市场监管。 “服务”方面,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宣传小微企业目录,总结梳理小微企业支持政策,支持相关支持措施进一步落实政策。
张茅指出,随着商事制度不断深化,我国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 2016年,市场主体新增1651万户,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4.5万户;全年新增企业550万家,平均每天新增企业1.5万家。中国每千人拥有企业数达到19家,深圳等城市、广州、上海每千人拥有企业超过50家。大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为吸引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平均每个企业创造就业7至8人,每个个体工商户创造就业2.9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300万个。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就业不减反增,确保了增长和就业稳定,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
张茅强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2016年商事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并提出2017年商事制度改革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有关任务,一是持续推进市场准入便利化,推进“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将更多涉企证照、营业执照进行整合,加强政府部门协调配合,完善信息共享平台,让二是推进企业登记全流程电子化、电子化,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将进一步落实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简易注销登记三是按照《市场监管“十三五”规划》明确规定的法律规定,企业退出更加便捷。l 监管、简易监管、审慎监管,按照全面监管、智慧监管、协同监管的新理念新原则,全面推进“两随机一公开检查”,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张茅在回应记者的提问时关于完善异常经营名录的问题,他强调,企业高度重视异常经营名录,并解释说,目前的社会信用体系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具有信用约束的效果。下一步,要不断完善和完善经营异常名单,包括严重违规企业名单,进一步完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促进充分发挥信息披露制度的作用。对于将各类违法行为记入公示系统,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推动社会进入公平竞争和良好市场秩序的时代,杜绝假冒伪劣、侵犯商标权、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及其他问题。大幅减少。
张茅还强化了商标他就品牌保护、加强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诸多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构建良好市场信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