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选秀党”热衷网购,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的新目标。据了解,今年1月至6月,乌鲁木齐市共发生冒充网购平台客服诈骗案件264起,其中冒充淘宝客服诈骗案件122起,涉案金额182万元。
网上购物诈骗猖獗。有哪些常见的骗局?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
以退款为名诈骗
“我在家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客服人员来自快递总部。 ,说我丢了快递,要赔偿我。他告诉了我订单号和物品价格,并要求我提供支付宝账户。”今年1月29日,乌鲁木齐市民王某报警称,由于对方提供的信息非常全面,和一切都没错,所以他就相信了对方,没想到却被骗了。
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表示,“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很多人会通过注册会员、购买物品、处理信息等多种方式留下个人信息。商业。如果这些信息保密工作做得不好,很容易被他人窃取和利用。”
物流在运输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原因,导致货物延误或无法到达。犯罪分子会利用获得的信息以快递公司人员的身份通过电话告知受害人货物运输出现问题,然后与受害人核对所购买的物品信息以获取受害人的信任,然后以退款为由诱导受害人退货米或双倍补偿。如果受害人抱怨太麻烦不想退货,不法分子就会以严重影响客户信誉、影响以后购买为由,让受害人必须退货以保谋取自身利益,从而实施诈骗行为。
“犯罪分子作案前‘做足了功课’。”办案民警表示,犯罪分子了解到受害人购买的物品后,给受害人拨打了淘宝客服的电话。他们声称自己购买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希望给受害者退款。同时,告诉受害人所购买物品的订单号和名称,以取得其信任。然后,受害者就会被全额退款或双倍退款引诱入骗局。
年轻人是主要受害者
“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一般都是那些容易被忽视的人。”傻傻的受骗者年龄稍大。老人家,不是这样的。在当今信息网络社会,由于大量青少年在网上购物,对网络的警惕性较低,个人信息很容易被获取,也很容易被骗。”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负责人说
据警方统计,122起冒充淘宝客服诈骗案件中,28岁以下受骗者66人,28岁至60岁受骗者54人,60岁以上受骗者被骗的只有2人实施诈骗。网购诈骗屡见不鲜,究其原因,还是人们的思想觉悟不到位,没有防骗意识。此类案件虽然涉案金额不高,但案件数量却不少。
“在听到犯罪分子透露部分个人信息后,大多数受害人女士相信对方是真正的淘宝客服。为了快捷,他们不进行官方电话确认,因此盲目信任,导致被骗。不少不法分子冒充淘宝客服人员,以双倍退款金额吸引受害者。 “很多受害者就是贪图这些好处,从而上当受骗。”罗军说。
办案民警表示,现在网购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虽然很多人都精通使用互联网的时候,对于网络平台的了解非常少,比如很多人从来没有用过支付宝的蚂蚁借钱、花呗等,再比如二维码和验证码的作用,很多人都不知道。
支付方式隐藏风险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更多转化如今,人们的消费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很少有人在购物时使用大量现金,转而使用刷卡、扫描二维码、手机转账等便捷方式。然而这些方法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信息泄露或二维码被随意识别,将直接造成经济损失。犯罪分子利用这一漏洞来诈骗受害者。
“在一系列冒充淘宝客服人员的诈骗案件中,不法分子套取钱财的方式非常相似:在获得受害人信任后,不法分子会要求将受害人添加到身份验证的理由。微信,然后通过微信向受害者发送二维码。受害人识别二维码后,通常要填写个人信息,如身份证、银行卡号、银行密码等。受害人完成二维码填写后,受害人卡里的钱会被不法分子转移。”办案民警表示。
此外,部分不法分子在取得受害人信任后,会直接索要受害人的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之后,犯罪分子会说钱已经转入受害人的卡上,需要受害人提供手机上收到的验证码,众所周知,这个验证码就是转账确认码。告诉不法分子,卡内的存款将会被转移。
如今,支付宝被广泛使用,支付宝的衍生功能也逐渐普及,蚂蚁借钱、花呗等借贷功能越来越方便犯罪分子会告诉受害人,退回的货款已经转给受害人,但由于蚂蚁借钱或花呗的信用额度不足,需要借钱来增加信用额度mit,然后指示受害人借钱,借的钱会直接转给受害人。将其转入犯罪分子的账户。
保护信息是关键
信息社会,个人信息随时面临泄露的危险,这使得信息泄露变得更加容易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乌鲁木齐警方今年破获多起网购诈骗案件后分析发现,目前大部分受害人安全意识仍然不足,对支付平台的各项功能不了解。同时,他们对验证码、二维码认识不足,不知道其重要性,没有保密意识。各渠道特别是电商平台应加大对此类案件的宣传和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警惕。
“此类案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受害人容易相信对方是厂家售后服务或者淘宝客服。虽然各个电商平台都开发了真假客服验证系统,但大多数验证渠道要么不显眼,要么通话繁忙需要排队,导致受害者无法立即验证对方的真实身份。因此,建议电商平台开通客服验证专线或专用短信通道。”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负责人表示,此外,各地、平台要加大短信验证力度。加强公民个人信息管控、做好保密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民保密意识和防范意识。
文章来源:法制日报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