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就首次公开发行被拒绝的公司作为标的资产参与上市公司重组交易的相关政策答记者问。他表示,支持优质企业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证监会将IPO被拒绝的公司筹划重组上市的时间间隔由三年缩短为六个月。
专家认为,此次修订为并购重组市场提供了更大规模的重组目标,加上此前一系列并购重组政策的持续放松。结构调整政策,继续实施“放权、放权、放权、放权”市场化改革“放权、规范权力、优化服务”将助力并购重组市场回暖。
IPO堰塞湖问题已基本解决
券商分析师表示,市场广泛认为,规定IPO被拒绝后三年内不得重组的主要目的是抑制借壳上市,减少空壳股的非理性投机和监管套利。但从该规定实施前后的相关事件,以及当时的IPO审核标准和主要任务来看,可以明显看出,这一举措是IPO发审委严格监管趋势的延伸。 。这一政策迫使一些有疾病申报的企业撤回材料。减少IPO规模堰塞湖确实对壳股的炒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不是重点。
“窗外顾年初发行的idance主要是为了解决IPO堰塞湖问题,用严厉的措施劝退一些实力不强、任性的IPO。企业正在排队。”南山投资创始合伙人周云南认为,目前IPO排队企业稳定在300家以内,基本解决了IPO堰塞湖问题,达到了最初的政策目的。
提供更多优质大额证券
新纪元证券董事孙金炬研究院认为,近三年来156家企业IPO被驳回,为并购重组提供了大量高质量、大金额的资金。
新纪元证券中小盘团队统计显示,2016年以来,共有156家公司在IPO审核中被驳回,其中,自2017年9月第十七次IPO审核委员会后30日上任后,整体IPO否决率开始大幅上升。 2017年10月至今,IPO被拒绝的案例高达88起,占2016年以来的56.4%。2016年以来IPO被拒绝的156家公司预计筹集资金总额为668.8亿元。按照预计募资金额对应的估值(大多是上一财年的23倍)计算,156家公司的预计募资总额为668.8亿元。产值达到2928亿元。 IPO被拒绝的公司大多集中在2017年至2018年之间。
“根据证监会此前规定,这156家公司没有一家公司可以筹划重组和上市。修订后,这156家公司中有137家可以开始筹划重组上市,涉及代价超过2638亿元。 ”孙金菊大幅缩短IPO被否决与重组上市的时间间隔,为并购重组市场提供了大量优质大价值标的。
孙金举表示,《关于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购买资产并筹集配套资金的相关问答》中国证监会2018年10月12日发布的《同时(2018年修订)》》放宽控制权变更认定有利于促进不构成借壳交易的大规模并购重组,将有助于并购市场快速复苏。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