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有些夸张的说辞引导下,美欧贸易休战的消息很快就被解读为一场阴谋论式的事件:在这种叙事方式下,美欧之间的“隐结”成立了。零关税贸易区和吸引日本加入的努力,世界贸易组织(WTO)从此失效。
当笼罩美欧协议的迷雾散去时,所揭露的文字事实与上述猜测几乎完全相反:美欧协议的四大核心合作原则包括“三个零”(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增加美国对欧盟的能源贸易出口”、“降低美欧之间的贸易壁垒(标准对话)”和“改革世贸组织”,在建立零关税和贸易区方面,美国和欧盟仅达成有限共识;双方最接近的表情和位置这正是对“世贸组织改革”的诉求,其方向非常明显,就是谈判聚焦于世贸组织规则的更新,种种迹象表明日美欧已达成共识对此达成共识。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研究部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也指出,在贸易战中,可以说,这可能是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是说,贸易战的最终目的是锁定规则。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世贸组织规则更新的谈判内容只是欧盟团队从华盛顿收到的三项提案之一。显然,欧方此次希望推动的世贸组织美欧尚未就争端解决机制(DS)改革达成共识。B)并推动开放诸边谈判,但欧盟却成功锁定了未来的讨论空间:在世贸组织改革上,欧盟分别与中国和美国达成了高层协议。级工作组。
欧盟推动世贸组织改革向美国表达诚意
从事后审查中可以看出,此举这不是一次组织良好的谈判。截至目前,美欧谈判已经过去近一周时间,双方甚至还没有发布统一的会后文件。
除了7月25日特朗普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文字记录外,美国仅在白宫网站上发布了一份题为《特朗普总统开启了“欧盟新互惠”》的文件。贸易关系”事实清单,欧盟在其网站上发布了美欧联合声明(注:为统一来源,以下引用的声明均来自欧盟发表的声明)。
经采访和文字对比,第一财经记者发现,上述三份材料的最大区别在于,与特朗普的讲话相比,美国和欧盟在各自的网站上分别发布了两份声明。这份文件中,关于购买大豆、天然气、取消汽车关税、钢铝关税等方面的说辞较为谨慎,立场较为保守,承诺少,诉求多;不过,双方在“世贸组织规则改革”一词的使用上已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而且欧盟在推动世贸组织改革方面也非常积极主动。
不过,正如前文所述,在这次美欧磋商中,欧盟实际上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改革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二是更新世贸组织规则,应对21世纪挑战。三、改进组织日常工作(在谈判中提倡开放的诸边谈判方式)。
此次,美国和欧洲率先巩固了对第二项建议的共识。欧盟贸易委员马尔姆斯特伦在赴华盛顿之前阐述了欧盟对现行世贸组织体系不满的原因以及欧盟偏好的改革方向。在更新规则方面,她表示欧盟加强了与日本和美国的关系。这种合作不仅可以给三方一个加强世贸组织规则的机会,也可以向美国表明“他们的贸易伙伴对于改革是认真的”。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在推动世贸组织规则改革方面,欧美日在世贸组织层面和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保持着统一战线。月底,《中美贸易部长三方会议联合声明》但由于当时全球贸易冲突和危机,这一明确欧美日在世贸组织规则改革问题上的共同立场的声明大多被忽视。噪音。被人们忽视。
这并不是欧美日第一次就WTO问题发表联合声明。事实上,欧美日三国贸易部长此前,双方曾两次举行会谈,讨论补贴、国有企业和竞争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同意共同采取多项初步行动,作为制定更严格的产业补贴规则的基础。
<当时三方都认为,世贸组织现行的产业补贴规则应予以澄清和完善,以确保新增加的发展中国家成员无法规避这些规则的使用。例如,在世贸组织2017年12月的部长级会议上,日本、美国、欧洲发表三方声明,表示将加强合作,消除其他国家因产能过剩等问题造成的不公平贸易行为。
上述5月底的最新三方声明表明,美日欧在共同立场上向前迈出了一步,即三方已就监管达成一致。技术转让和产业补贴。三方表示,他们计划在2018年底之前开展各自的内部行动,以期在不久后开始谈判,并且必须确保主要贸易伙伴参与这些未来的谈判。
在这份美欧联合声明中,双方确认了上述立场,并形成了两项共识。首先,就WTO规则改革内容而言,美国和欧盟表示:“我们将在知识产权盗窃、强制技术转让、产业补贴、国有企业造成的(经济)扭曲、产能过剩等领域推动改革。”
其次,为了为了落实这一立场,美国和欧洲宣布将“立即成立一个实施工作组”,其成员将包括“最亲密的顾问”。值得注意的是,与美国和欧洲声明中“希望”、“想要”等其他含糊不清的词语相比,简短声明中的“立即”一词非常显眼。
崔凡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世贸组织规则改革问题上,美国正在推进,欧盟已经提供了方案。此次双方成立联合工作组,是向前迈出的一步。
关于世贸组织规则改革,可以参考《三方会谈联合声明》今年5月31日发布的《美国、日本和欧盟贸易部长会议》。崔帆认为,关键是三方下一步很可能启动产业补贴和国有企业竞争规则谈判
在世贸组织中,美国、中国、欧洲、日本的贸易量最大。对于上述问题,美国、欧洲、崔凡表示,目前美欧达成的共识是停火,美日之间虽然存在严重分歧,但早晚达成协议是有可能的。
崔凡解释称,考虑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今年9月将面临党内选举,此外日本还将进行包括国会在内的一系列选举,因此,潘目前对美国的态度很难做出让步,但美国和日本迟早会在未来两年内达成某种休战。
美国需停止阻挠世贸组织法官任命
美欧立场统一,“明确决心” ”,但也存在严重分歧。此次欧盟团队向华盛顿提出的三项建议中,关于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改革,目前双方尚无解决问题的前景。
近日,与世贸组织关系密切的贝塔斯曼基金会发布了题为《重振世贸组织多边管理》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回顾了争端解决机制的原因以及当前的冲突焦点。
《报告》指出一个关键目的不少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就是为了减少与“美国激进单边主义”的冲突。自1995年以来,这些国家的目标已经实现,美国一直依靠世贸组织的法律框架来挑战其他国家的贸易做法。此外,在WTO框架内,小(贸易)国家也能成功挑战大国(贸易)国家的政策,这证明该机构的制度是有效的,但这一成就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都对这一制度感到满意。
《报告》指出,美国对上诉机构的职能表现出极大不满:在奥巴马政府2016年的决定中,政府反对重新任命上诉机构成员,特朗普普鲁士政府继续并发展了这种做法,目前已阻止任命所有新成员。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上诉机构汉主义有七名常任法官。由于美国阻挠启动新法官选拔程序,目前上诉机构只剩下四名正式法官。根据规则,上诉机构需要至少三名法官来处理每个案件。即使有4到5名正式法官,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因为合法性问题而难以办案。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上诉机构法官Shree Baboo Chekitan Servansing的任期即将于今年9月30日结束。如果斯旺森不连任,他将从今年10月开始。从现在起,上诉机构将只剩下三名正式法官。如果届时没有足够的上诉法官,当事人将无法上诉。世贸组织最重要的仲裁制度也将陷入名存实亡的瘫痪状态。
也就是说,基于欧美日可以推动规则改革,如果没有执行能力,规则还有什么意义?
她指出,在此背景下,首先要解决上诉机构目前的危机,美方需要停止任意阻挠法官任命的行为。
马尔姆斯特罗姆还表示,欧盟也意识到上诉机构的不完善现状,愿意对其工作进行改革。她认为上诉机构应该更加透明和可靠。
据第一财经报道,在7月20日举行的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最新例会上,美国再次拒绝了启动新法官遴选程序的提议。
一位日内瓦贸易官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南非、欧盟等各国在会上对美国此举表示反对。洪都拉斯就争端解决机制下上诉机构的职能提出提案,重点关注美国关注的法官任期的合法性问题。
当前的麻烦在于上诉机构。根据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工作流程,争端解决机制下通常设立专家组。专家组将在争端解决机制会议时限内通过“反向协商一致”的原则提交裁决报告。随后,如果一方正式通知争端解决机制提出上诉,则进入上诉程序。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程大伟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诉机构瘫痪是美国有意为之。
T世贸组织具有谈判功能、政策审查和争端解决三大功能。目前,世贸组织的谈判功能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多哈谈判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政策审查是报告的撰写,并且仍在进行中;而世贸组织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争端解决机制。
程大伟认为,如果说美国通过阻挠人事任命而导致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实质性瘫痪,那么此举是非常恶意的。一方面,这阻碍了中国利用争端解决机制的可能性,因为如果上诉机构瘫痪,即使到了上诉阶段,也没有法官审理。另一方面,这对世界贸易体系造成了实质性损害。
转变世贸组织谈判:开放的诸边未来
正如程大伟所说,当前极其重要的世贸组织一号的职能——谈判职能实际上也陷入了停滞。
经历了西雅图会议(1999年)的失败后,美国感到决策过程太困难,无法在发展中国家主导的组织中进行投票。程大伟表示,为此,美国开始更多地转向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
对此,欧盟也有自己的看法:正如欧盟内部存在双速欧洲一样,世贸组织成员在谈判中也不一定要保持同样的节奏。
马尔姆斯特罗姆还指出,世贸组织需要适应世界变化。首先,现行WTO谈判方式存在局限性,欧盟渴望改革。
“由于少数国家追求狭隘和自私的利益,(谈判)进程一次又一次受挫。”而且由于世贸组织的共识规则,这种现状不能被改变。她指出,欧盟认为,成员国应该可以自由地以不同的速度行动,从而在不同的时间完成谈判并遵守标准,这一点是在去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部长级会议后得到应用的。这一方式在电子商务、家政服务规则、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我们希望这种方式能够纳入WTO体系。”
前述《报告》还“鉴于共识仍将是WTO的工作原则,一些WTO成员群体不应该阻止通过开放的诸边倡议在具体问题上寻求合作。”
《报告》认为,在诸边倡议方面,世贸组织成员可以利用两套机制进行合作:关键集团协议(CMA) )以及世贸组织第二章第三条规定的诸边协议(PlurisideAgreements)。近年来,通过CMA,世贸组织成员双方已成功在信息技术协议(ITA)和基础电信协议中取得成果,而后者仍与服务领域相关。 CMA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相关世贸组织成员可以就贸易规则进行谈判,而贸易规则仅适用于签署这些规则的国家,但其利益必须在最惠国待遇的基础上扩大到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国民待遇,包括那些不参加谈判的人。
但是,考虑到CMA的特点,这种谈判方式仅限于那些不太可能出现“搭便车”现象的贸易领域。
诸边协议有所不同。 《报告》指出,简而言之,诸边协议不会将成功的谈判延伸到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因此,是否将诸边协议纳入世贸组织还需要世贸组织所有成员的共识。为此,为了多方合作就那些需要降低贸易成本的领域来说,还有更多的空间。
无论如何,通过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对话,目前的WTO僵局可能会被打破。崔凡表示,如果我们积极应对,世纪贸易战可能会变成世纪贸易规则谈判。
开放的诸边主义确实是推动世贸组织改革的更好途径,特别是在关键群体协议能够得到适当确定的情况下。崔凡表示,需要观察的是,美国和欧洲是否会在其中加入一些不可接受的条款、降低关键多数标准,我们也必须考虑这一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7月2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国和欧盟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贸易伙伴。如果美欧能够通过对话谈判解决贸易分歧,顺应全球化潮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这不仅符合双方利益,也是世界的一件好事。 。 “当然,我们也希望美国和欧洲的相关努力和措施符合多边贸易规则,比如非歧视原则。”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