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财税知识产权网讯在炎热的夏季,小龙虾无疑是食客们最喜爱的美食之一。说起小龙虾,就不得不提到“龙虾之都”盱眙。如今,在这座将“小龙虾浪潮”推向全国的小城市,龙虾产业已成为规模超百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万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随着供应链优化和产业升级的竞争,从舌尖回到田间,当地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保护和利用“盱眙龙虾”地理标志品牌,发挥“培育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丰富一方”的作用。 “老百姓”角色与盱眙魅力一起开创精准扶贫新路特点。
如今,“稻长在水里,虾长在稻下游”的生态自然美景在盱眙随处可见。这主要得益于盱眙县在全省率先推出的虾米共生种植新模式。近年来,当地大力推进“龙虾+”综合养殖,“龙虾+水稻”、“龙虾+莲藕”、“龙虾+戈登”……在多模式创新发展下,新开发的虾——水稻共生面积13.5万亩,平均亩产13.5万亩。生产龙虾100公斤、生态稻400公斤,比常规“一麦一稻”增加纯收入3000多元,农民年增加相关收入4亿多元。
自上而下规划,引领地标品牌发展驶入“快车道”
江苏,人民富裕、风景秀丽,素有“鱼米之乡”、“水产之乡”的良好声誉,以自然禀赋为后盾,催生了众多地理标志商标产品。截至目前,我省拥有地理标志商标257件,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我省淮安市拥有地理标志商标116件,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全省地理标志商标中,驰名商标11件,涉农著名商标100余件。以盱眙龙虾、南京云锦、洞庭山碧螺春、射阳大米、镇江醋、淮安红辣椒、淮安大米等为代表的地理标志产业基础已初具规模。涉农品牌价值巨大,品牌力引领地方经济发展。越来越明显。
“大树底下必有沃土”,发展地理标志商标的保护任重而道远。近年来,全省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工商总局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努力推进地理标志商标科学注册,扎实开展地理标志资源普查,建立目录。在摸清底线的基础上,制定以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重点的地理标志商标发展规划,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和区域布局。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地理标志和商标高效利用,组织一些龙头企业注册地理标志。地理标志和商标依托互联网,提升地理标志和商标影响力。
我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和商标工作,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据省工商局局长王元辉介绍,省政府每年将地理标志商标发展列入十大重点任务和数百项考核指标。省工商局在制定江苏省区域商标品牌发展指数时,将地理标志商标工作成效和配套政策纳入指标体系,推动各地配套政策出台。淮安、盐城、镇江、南通、武进等市、县(区)已引进出台地理标志商标5万元至20万元的财政支持政策。近三年来,淮安市、县两级共安排地理标志商标扶持资金183万元。徐州市政府已将地理标志商标发展列入《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纳入当地政府专项考核。镇江启动地方立法,颁布《镇江香醋保护条例》,从知识产权保护、产业扶持、发展等六方面为镇江香醋商标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保护。扬州、淮安等地也投资建设地理标志博物馆。
除了规定的行动之外,全省的创新举措可谓“层出不穷”。就公众而言淮安市工商局主办首届全省地理标志博览会,来自山东、福建、云南、浙江、安徽等地的200家企业参展。苏州、连云港工商局利用新媒体平台举办“全市十佳农产品”大赛。在电子商务对接方面,盐城市工商局组织了全市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和推广活动。电商推介会,达成销售合作意向1.8亿元;无锡市工商局启动“锡品汇·线上线上”牵手行动,推动“宜兴紫砂”等地理标志产品之间的对接合作如“甘露青鱼”及电子商务及互联网广告公司;徐州市工商局依托淘宝“特色中国·徐州馆”平台推广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优先投放、顶级推广,打造政府、运营服务商平台及平台“1+1+1”运营模式。规范管理方面,台州市工商局制定了《台州市地理标志使用管理规定》,淮安市工商局指导制定了《淮安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 ”江苏发展的里程碑。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明确确立了以创新为中心、以富民为中心、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省委十三届全会再次强调,要推进富民事业。在全省吹响富民号角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打造品牌、带动产业、富民实现富民目标,打好产业就业、创业、而民主则成为主管部门谋划的重中之重。一场国际象棋比赛。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吴永才介绍,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关心和指导下,我省工商部门积极发挥及时印发《江苏省商标品牌战略三年行动计划》,紧紧围绕服务“创新驱动”这条主线“以富民为中心”,在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实施中,我们始终把地理标志作为重要突破口,构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共同协作的良好机制。地理标志品牌全省蓬勃发展,富民效应不断放大,地理标志工作逐渐成为工商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品牌”。
,产品销往15个省、市、自治区。农民种植桃子,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盱眙龙虾”在淘宝、京东商城三大电商平台完成销售额近100万元2016年,苏宁易购1亿元;“淮安大米”年产销量20万吨。冰块比市场平均价格高出0.20元/公斤,每年增加农业收入6000万元。大米较市场平均价格上涨0.80元/公斤,实现增收1.6亿元; “九龙口冲浪鱼”2016年实现总产值1140万元,利润280万元,平均每亩效益6000多元;如东文蛤养殖面积40万余亩,年出口量8000吨,占全国出口量的40%。多于;种植“邳州大蒜”60万亩,出口贸易额达2.7亿美元,使邳州成为大蒜出口基地……这样的数据太多了。标志性产品保护成为不少地方精准扶贫、农民增收的利器。也解决了农民脱贫易富难的问题,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选项。
在苏南镇江,“镇江香醋”已成为最响亮的城市名片。截至目前,镇江市食醋行业协会共有会员企业42家。 2016年产量26万吨,销售额12亿元。 2016年出口量超过4000吨,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畅销全国30多个省份。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量增加的同时,也带动了原材料消耗的增加。醋业每年消耗数万吨大米,带动周边2万多名农民。优质大米对农民的销售价格由2007年的2.12元/公斤提高到目前的4.60元/公斤。食醋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有效促进了公共就业。仅恒顺集团的员工就从大约如今已从300人增至4000多人。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困难群众、退伍军人实现再就业。在食醋生产成本每年增加20-30%的同时,通过地理标志商标的运营,毛利润的下降得到基本遏制,员工收入保持每年10%的增长。
在苏北建湖,“中国河蟹之乡”的荣誉称号,有力推动了当地河蟹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建湖县把推进现代渔业作为农业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河蟹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 2016年,全县水产品总量达到10.2万吨,渔业总产值30.8亿元,分别增长1.1%和6.1%。其中,河蟹养殖产量超产量1.2万吨,产值10亿元,占水产品总量的10%。分别占渔业总产值的11.8%和32%。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制、股份制等现代渔业发展要素不断出现在河蟹养殖业中,实现了从“大蟹养殖”到“大蟹养殖”的转变,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走“大规模、大品牌”、低密度、生态化生产方式。
一些产业还带动了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既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又带动了餐饮、包装、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多年来,苏州市吴中区加大了“洞庭山碧螺春”地理标志的保护和推广力度。推动了洞庭山原产地保护并举办“中国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旅游经济协调发展,为农民致富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扩大地标建设数量和质量,做好精准扶贫“必答题”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高让鸟儿飞翔。继2017年世界地理标志大会在扬州召开后,全国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交流会相继召开。再次选择江苏,是对我省地理标志和商标工作的肯定。
当前,地理标志产品对促进我省农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档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升工业竞争力,特别是推动精准扶贫、助力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重点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强农村发展的部署,以地方特色农业为基础,以地理标志和商标为纽带,以地理标志为重点的“资源普查” 、“执法保护”、“特点培育”和“管理提升”,大力实施商标战略,积极培育地理标志商标,努力打造江苏地理标志品牌。
地理标志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战略工程对于消费者来说,地理标志产品“以地名为前缀”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考量产品的重要标准。在新的消费升级浪潮下,消费者对品质消费的需求比以前更大,而地理标志就是代表主管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提高商标品牌意识,普及商标战略知识和配套政策,强化商标惠农意识,商标注册丰富农民,商标强化农民。深入挖掘地理标志品牌创建特别是在推动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增收致富等方面的成功案例,及时树立标杆,形成示范效应。同时,在有效宣传、规范内部管理、防止无序竞争、打假维权等疑难问题上,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世界的繁荣取决于人民的繁荣,世界的和平取决于人民的幸福。”发展地理标志商标是脱贫富民的有效途径;巧妙利用人文地理、环境和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社会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优势。有了发展优势,不忘初心,就一定能够回答好“富民”必须回答的问题。
了解更多江苏商标注册信息,请点击此处查看江苏商标注册品牌大数据http://www.hkkaixin.com/shangbiaos/11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