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率:指标值=一般纳税人专用票使用率-上月一般纳税人专用票使用率。
2.问题对接:税率专用发票使用量大幅增加。除了长期的业务变化外,还可能出现虚假现象。
3.警戒值:纳税人上月开具0%(含)以上税率企业法人专用发票,上月开具10张以上
4。重点检查项目:纳税检查、查验人购销合同是否真实、查验纳税人生产经营状况是否与签订合同状况相符、调查核实库存等。主要检查“原材料”库存情况。 ”、“产成品”、“货币资金”、“利息”、“支票”、“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科目。对于临时自适应采购特定发票,co还应审查合同在关键项目上的表现。
1.比率:纳税人期末存货与其实收资产的比率。
2.问题定位:纳税人期末库存小于实收资产,制造经营管理时间不长,可能存在货物库存不实、销售运费后无收入结转等问题。
注销公司法人3、审核重点项目:审核纳税人的“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而其他账户在寒假期间也有明显的变化。增加、询问变化因素,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应的证据和材料,说明其资金正确的可能性;调查核实库存是否与账簿相符。
1.比率:指标值=税率变化率;税率变化rate =(当前税率-原税率)/原税率*100%;税率=应纳税额/应税销售额*100%。
2.问题定位:纳税人自身税率变化太大、可能存在表外管理、负债已清偿但收入未结转、所得税不符合要求、享受税收的境外投资者尚未获得税收抵免。外商投资期间购买的货物存在进项税抵扣凭证或虚假发票等问题。
3.警告值:30%
4.重点检查项目:检查纳税人的经营情况,从原始凭证到购销票据、销售、应收账款、货币资金、存货等,进行当期与其他时期的对比研究。 ,进一步查明造成异常变化的因素,检查收入是否存在漏报、瞒报、虚报等情况。检查是否有人民币抵扣中小企业是否合适,外购存货是否用于员工福利、个人消费、内部融资、捐赠等。
1.比率:指数值=(期末库存-本期累计收益)/本期累计收益。
2.问题定位:对于长期从事制造业的纳税人,期末存货与当期累计收入的比较是不正常的。可能会出现货物库存不切实际、销售运费后没有收入结转等问题。
3.警告值:50%
4.检查重点项目:检查“库存商品”课程,结合“预收账款”、“应收账款”、“其他应付款”、“货币”课程进行学习。如果“库存商品”科目金额小于“预收账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贷方余额,则可能是付款不足的问题。调查核实纳税人的存货是否真实、与账务原始凭证、统计数据是否完全一致。
1.比率:指标值=(本期进项税额/进项税控额-1)*100;进项税控金额=(存货期末金额-本期期初存货金额+本期进项税额主要生产成本)*本期委外运费税进项税额总额+本期保险费时期。
2.问题定位:纳税人审批进项税额和进项税额控制额。如果核定的进项税额低于进项税控额,则可能存在虚假进项税额。对重点项目,纳税人应核实是否购买人民币进行抵扣;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个人取消购买企业消费或应税劳务。无论是异常伤亡运费和进口运费按照明确规定转出;是否存在获取虚假发票、可抵扣汇票等问题。
3.警告值:10%
4.检查重点项目:检查纳税人“在建工程”、“人民币”等账户变动情况,判断外包人民币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对符合国际抵扣标准的进项税额是否可以抵扣进行审查和抵扣。根据“营业外支出”、“超出待处理的个人财产损失”等科目的变化情况,确定是否将存货伤亡转出进项税;结合附件2税率申报,研究保险费和大米变化情况,解读进项税额是否被骗抵。调查核实原材料及其他存货的入库及入库记录,确定是否用于非应税项目的存货,作为进项税额转出;核对采购存货是否用于员工福利、个人消费、赠品等,但进项税额不予转出;检查开具大米单据、经销商信息及现金支付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虚假仓位。
1.比率:风险评估期间预收账款金额/风险评估期间销售总额。
2.问题定位:预收账款比例过大,可能存在未第一时间确认销售的行为。
3.警告值:20%
4.重点项目检查:检查纳税人重点项目合同是否真实,现金是否真实入账。深入了解中小企业的业务规则,判断是否销售未立即确认。
1.比率:指数值=换手率变化率/cha应纳税额;成交额变化率=(本期成交额-上期成交额)/上期成交额;应纳税额变动率=(本期应纳税额-上期应纳税额)/上期应纳税额。
2.问题定位:判断中小企业是否存在实现销售不计销项税、扩大抵扣范围、多抵扣进项税的问题。从长期来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如果弹性系数>1且均为负值,则企业内纳税人可能会使用从美国进口或外包的产品集体福利费。建设工程等,不计入收入或不转出进项税额;当弹性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