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成为近期的热门话题。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将用“三支箭”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后,另一位监管高层也表态。
11月7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采访时提出民企新增贷款“125”目标:新增企业贷款中,大型银行贷款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例不低于1/3,中小银行不低于2/3,力争三年内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比不低于50%新的企业贷款。
那么,如果实现“比例不低于50%”的目标,民营企业能获得多少信贷支持呢?
记者注意到,郭树清在采访中还提到了另一个数据:据不完全统计,民营企业贷款占当前银行业贷款余额的25%。在此基础上,以央行公布的“非金融企业和机关团体贷款”(主要是企业贷款)数据为基础进行测算。实现“占比50%”后,民营企业新增贷款将增加约1.43万亿元。
民营企业迎信贷支持“大礼包”
11月7日,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保监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银行业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贷款占25%,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60%。私营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与其在经济中的比重不匹配、不适应。
近日,王兆新银保监会副主席G透露,截至今年9月底,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已达30.4万亿元。央行数据显示,同期企业贷款(非金融企业和政府机构贷款)余额85.63万亿元。据此测算,私营企业贷款约占企业贷款的35%。
郭树清透露,对民企贷款初步考虑实现“一二五”目标,即新增企业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企贷款不应少不低于1/3,中小银行不低于2/3,力争三年内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企业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达到“比例不低于50%”的目标后,还贷多少民营企业每年能得到哪些支持?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非金融企事业单位和团体贷款增加7.11万亿元。按上述比例静态测算,三季度民营企业新增贷款将增加1.07万亿元,全年预计增加约1.43万亿元。
“这个目标是对新增贷款的要求,这给了一个缓冲期。它还考虑到不同银行的差异,包括银行的区域和定位等。对于大型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是不同的。我觉得要求比较实用并且能够操作。过去,银行不敢为小微企业扩张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现在,基于大数据和智能风控的完善,银行越来越有信心开发o 这些企业。 ”一位城商行人士表示。
向银行借款时,信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个人信用报告如何查询、如何使用、不良记录如何补救?关注“天盛金融”回复“征信报告”请求。
记者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文表示,应该说政策刺激了银行业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进一步增加,银行贷款结构将进一步下沉。今年以来,银行对小微民营企业领域的投资逐步加大。银行投资小微民营企业领域也有很多优惠政策。一方面小微市场的需求量大,另一方面在政策的引导下,也能够对自身的利润产生积极的影响。 ,但信息不对称仍然会影响银行发展积极性。在新一轮政策引导下,优质民营企业将保持强势,更容易受到银行青睐。银行本身也需要提高对大数据和金融科技的认识。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对民营企业信贷的增加取决于银行自身的资本约束和民营企业的信贷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记者,“十二五”规划应该作为指导性目标,不应该作为指令性规划。尤其重要的是坚持市场化原则,具体项目和贷款要由市场主体根据自身资金能力和实际需要自主决策,避免从“不敢贷”、“不愿意贷”走向“抢贷”、“逼贷”。
缓解贷款压力的新政策民企融资难问题相继出台
近期,缓解民企融资难成为政策的重点。 10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检查情况和企业关心的问题部署部署,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决定建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困难。 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发布20条措施,设立70亿元再贴现额度、增设再贴现窗口、设立民营企业债券金融机构指导意见创新支持工具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
郭树清在采访中指出,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持续发力“稳”、“改革”、“扩”、“发展”、“减”五个方面。截至三季度末,18家主要商业银行小微企业平均利率为6.23%,较一季度有所下降。下降约0.7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分别下降0.28和0.85个百分点。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银行小微企业平均利率下降1个百分点。
郭树清还表示,银保监会提出“两增两控”目标小微企业贷款是在年初。其中,“两增”是指每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含)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两控”是指合理控制小微企业贷款综合成本和贷款质量。截至10月,银行业已完成“两增两控”目标,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总量持续增加,信贷结构趋于优化。
董希淼告诉记者,近期央行、银保监会出台的一系列举措,都是落实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讲话的具体举措短期内有利于稳定民企信心、稳定市场。预期的。随着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银行业风险偏好下降,新增社会融资率下降,民营企业受影响尤甚。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出台一些措施,短期内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中长期来看,需要探索一些长效机制,比如进一步扩大减税降费,降低民营企业成本,优化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真正发展得好。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奇向记者指出,加大对民企信贷投放是近期政策重点,但民企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合格抵押品不足、信用额度过高等。违约风险和技术问题。水平较低,t经营管理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完善。此外,银行还受到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流动性和信贷规模的制约。这些因素都制约着银行加大授信力度。因此,一方面要在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信贷规模和知名度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引导商业银行加大授信力度,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企业;通过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增加信贷。支持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推动保险资金、公募理财产品等投资优质上市公司,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另一方面,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经营环境。运营。同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放宽准入限制、提高政府效率、优化企业服务,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